給予孩子自由的分寸,如何拿捏?

有人問我,慣孩子與給孩子充分自由怎樣界定?

在做諮詢的過程中,我總會聽到有些家長提出迷惘而又焦急的詢問:“怎樣做算慣孩子?怎樣做才算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我實在不懂把握這二者之間的界限!”父母們拳拳的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面對父母們的這個疑問,我可以提供一個簡單而又實用的標準,來幫助大家做初步的區分。當我們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時,問自己兩個問題:“他的行為是與自己有關,還是會妨礙到多數他人?我們是否願意與一個具有這類行為模式的成年人相處?

給予孩子自由的分寸,如何拿捏?

康德說過,如果人完全訴諸於自己的理性,那麼大家基本能對問題得出相對一致的結論。一個具有理性的人都能得出“人不能隨便傷害他人,侵奪他人財產”,“人應誠實,不應撒謊”這樣的結論,因為大家知道自己不願意被這樣對待,於是由己推人,便可得出這樣一致的行為準則。

在評判孩子的行為上,我們也可以藉助這樣的方式。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四下衝撞時,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願意與這樣一個陌生的孩子相處,幷包容忍讓他嗎?如果他是一個成人,在公共場合如此舉止,我會願意和他做朋友嗎?”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不要猶豫,馬上行動起來制止你的孩子。

給予孩子自由的分寸,如何拿捏?

但如果孩子這時趴在地上仔細地觀察一隻螞蟻,或者叫著想要看到高處的某個令他極感興趣的東西,這時你如果好好問問自己便會發現,其他人並不會對這樣的孩子報以白眼或不耐,他並沒有妨礙到其他人,他只是給你帶來了不適與不便——你要為他洗髒衣服,要負重將他舉起來,要回答他無休無止的提問……

給予孩子自由的分寸,如何拿捏?

但,這不就是做父母的天職麼?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不要為了自己的舒適而放任孩子胡鬧,也不要為了自己的省事而扼殺孩子的好奇心,這是我們必須謹記的準則。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

微信公眾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