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羣,家長回懟老師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最近有網友爆料,家長每天開著跑車接送孩子上學,老師和同班的家長認為會引起學生的攀比心理,不利於孩子的思想教育,跑車家長為此辯論,竟然被老師移出家長群!?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這位家長應該是非常的憋屈吧,本來是想每天能夠接送孩子上下學,沒有其他意思,但是卻被誤解。

其他家長認為這樣會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讓孩子追求更高的物質。

孩子們天性是單純的,其實攀比不平衡心理來自於家長自身。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跑車家長有做錯什麼嗎?

錢是自己辛苦賺來的,不偷不搶,在自己經濟承受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這是符合常情的。

反而是一些家長打著"不利於孩子教育"的名義在一旁說風涼話,字裡行間一股酸酸的仇富氣息撲面而來。

有網友說,把開跑車的家長移出群聊,那騎電動車接送孩子的家長難道要把開車接送孩子的家長也都移出群聊嗎?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小編也是普通工薪家庭長大的,但並不仇那些靠自己的能力賺錢富起來的人。

汽車也好還是電動車也好,本來就只是帶工具,關鍵是家長和老師如何對孩子的認知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教育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家長的責任,也應該引導孩子對待不同的家庭環境差異。

而對於開跑車送孩子這件事情來說,究竟是引起了誰的攀比心理?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一直以來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縈繞在各位父母心頭的事情。

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是息息相關的。

真正能把孩子一輩子距離拉大的,是與他為人處事有關係的人品。

但是很多家長忙於工作,一天下來陪伴孩子的時間卻縮短縮短再縮短。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數據,父母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是,每個星期至少21.2小時才及格,爸爸媽媽們,你們算一算自己及格了嗎?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其實我們一直在強調的"陪伴",應該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而不是扔給孩子iPad、手機的放養自由。

你沒辦法決定孩子的未來不是嗎?

陪伴是互相的,滋養是互相的,給予也是互相的。

你能感受到孩子從懵懂無知到逐漸懂事,體會孩子成長帶來的愉悅。

而不是陪伴工作,陪伴客戶,陪伴同事。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金陵晚報記者張華做了一項小調查,每天能花60分鐘陪伴孩子的母親只佔45%,超過50%的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到30分鐘。

為什麼不願意多陪陪孩子?

TOP1:忙。工作忙,應酬多,下班晚。哪兒還有時間陪孩子。

TOP2:沒有耐心。玩個十分鐘、二十分鐘沒問題,可時間再長點,就沒耐心了,經常是把手機一丟、電視一開、iPad一遞,孩子你自己去玩吧。

TOP3:關係不和諧。孩子跟我不親,不要我,我也沒有辦法,不是我不陪,而是他不要我陪。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小編也悄咪咪的詢問了我的同事,一位年輕的寶媽——涵蟻,在一天裡面能陪伴孩子多久?

她說:"寶貝現在是學前班,早上7:40送她上學順道可以買菜回家,下班了就陪孩子做做作業,之後的時間都陪著她。"

休閒時間可以陪孩子做一做手工,開拓孩子的動手能力;

有什麼問題教育孩子在自己的動手能力範圍內自己解決;

有時間可以帶著孩子出門散散步,外面的世界新奇讓孩子發現樂趣。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家長回懟老師

很多家長不能理解陪伴的重要,忽視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來完成的,比如:情感培養、性格塑造、習慣養成,以及正確的三觀樹立。

參與"在線辦公"的模式讓我們能夠很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家人,下班後和孩子愉快的聊天、交流、吃飯、玩耍。

減少了上下班路途花費的時間,減少了線下工作無意義的應酬交際。

在家工作時專心工作,下班後用心陪伴孩子。

在工作時我們有最舒適的工作環境,能夠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

在工作結束後全身心投入家庭,在陪伴孩子上提升自身的耐心。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是給他們最好的教育。

在愛的滋養下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

爸爸媽媽們,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