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87年前的今天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爆發

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侵華戰爭

給中國人民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次日,日軍佔領瀋陽城

短短4個多月,東北全境淪陷

此後,日本開始了對東北人民

長達14年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次日,日軍佔領瀋陽城

短短4個多月,東北全境淪陷

此後,日本開始了對東北人民

長達14年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面對殘暴的侵略者

英勇頑強的中國人民

從不曾低下高昂的頭顱

他們用自己的血肉身軀

築成中華民族不倒的長城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這幾個一,你知道嗎?

打響抗日第一槍:王鐵漢

日寇曾經認為中華民族是一盤散沙,卻沒想到有人違抗“不抵抗”的命令打響了抗日第一槍。這個人就是來自遼寧盤山的王鐵漢。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據史料記載,“九一八”時北大營是王以哲第7旅駐地,王鐵漢時任620團團長。

王鐵漢曾說起,當時旅長王以哲因參加水災賑濟,不住在營房。日本人進攻北大營時,上面不斷傳來“不許抵抗”的命令:“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對進入營房的日軍,任何人不準開槍還擊,誰惹事,誰負責。”

於是,一場沒有抵抗的屠殺開始了。據史料記載,日本兵一開始都是用刺刀扎,東北軍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的很多,鑽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機關槍掃射而死。

為了帶領兄弟們突圍,王鐵漢冒著違抗軍令的風險,命620團士兵待日軍一走近就開火。

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發表了抗日宣言,號召全民族武裝抗日。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87年前的9月19日,在瀋陽皇寺路福安裡3號,作為中共滿洲省委機關所在地,這裡發出了“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

在《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以及之後一系列宣言的帶動下,東北民眾的抗日熱情被點燃了。

一位心懷民族大義的校長:寧恩承

在東北天地驚變的那一夜,在東北軍群龍無首不戰而退的那段歷史中,有一位校長心懷民族大義,斷然拒絕日本人的“好意”,當機立斷,使出渾身解數保全了學校的學生、教職工等數千人,而自己則成為最後離開學校的人。這個人就是當時上任不到10個月的東北大學校長寧恩承。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寧校長對東北大學數千名師生說:

我在英國上過學。英國人有一傳統,一艘船將沉沒的時候,船上的婦女小孩先下船,先上救生艇,其次是男的乘客,再次是船上的水手,最後是船長。如果船沉得太快,船長來不及逃生,這船長就隨船沉入海底。 今天我是東北大學的船長,我們這條船處在風浪之中,不知要有什麼危險。我向諸位保證,我一定遵守英國傳統,策劃安全出險辦法。如果遇上危險,逃生的次序一定按我所說次序實行:婦孺先離船,其次是教授、學生,再次是職工,我是永守舵位,盡力讓大家先逃生。 我們中國向有國家養士的傳統。古人說“士報國恩”,今天國難當頭,我們全是一國的善士,應有“士報國恩”的準備。如果發生任何危險,應該恪守“士報國恩”的信條,就一切無恐無憂了。

一首未出版就傳唱全國的歌曲:《松花江上》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錦繡河山淪陷敵手。東北軍官兵,東北百姓,攜妻帶子被迫流亡關內。此時,出現了一首歌曲,它1919還沒有出版,就在民眾及東北軍中傳唱,而且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它不僅唱出3000萬東北同胞悲慘遭遇和悲憤之情,更唱出了全國軍民一觸即發的抗戰呼號,這首歌就是《松花江上》。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學良電令時任東北軍參謀長榮臻保存實力,消極對待日本關東軍的挑釁,致使東北軍官兵被迫流亡關內,心頭都鬱結著悲苦怨憤。在西安,張寒暉耳聞目睹了幾十萬東北軍和人民流亡悲痛的聲音與慘景。他到西安北城門外東北難民集中的地區走訪,與東北軍的官兵和家屬攀談,聽他們控訴“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聽他們對失去故鄉、親人的思戀。以此創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詞,並以北方失去親人的女人,在墳頭上的哭訴哀聲為素材,寫成《松花江上》的曲調。

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舉侵華的緊要關頭,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眾乃至全國人民的悲憤情懷,喚醒了民族之魂,點燃了中華大地的抗日烽火。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西安事變”前夕,西安愛國青年去臨潼請願時,行至十里鋪,張學良將軍驅車趕來,勸導學生勿去臨潼,怕有危險。這時,有人唱起了《松花江上》,歌聲悲壯,令人斷腸。張學良將軍沉痛地說:“請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週之內,用事實來答覆你們。”可以說,這首歌,對“西安事變”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1937年除夕,周恩來在《現階段青年運動的性質與任務》一文中,也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傷心斷腸。”上個世紀60年代,周總理指示,將《松花江上》編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可見當年這首歌曲的流傳和對中國人民抗戰,有著巨大的影響。

一支英雄部隊:東北抗聯

早在盧溝橋槍聲響起之前,在距黨中央千里之外的東北大地,始終活躍著一支中國共產黨掌握的武裝力量,他們曾一度擁有“中國工農紅軍第32、33、36、37軍”等番號。不過,這支紅軍部隊後來的名字更家喻戶曉——東北抗聯。

14年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抗聯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英勇戰鬥,前仆後繼,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為光復東北、取得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據統計,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10餘萬次,牽制76萬日軍,消滅侵略者18萬,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楊靖宇將軍率部在幾次試圖打通與關內黨中央聯繫的西征相繼失利,部隊元氣大傷的情況下,作為指揮員,他沒有為自己和部下做出更為“理性”的選擇——拒絕撤往蘇聯境內休整的提議,自領一支數百人的小部隊在當地堅持遊擊作戰直至最後軍破身死。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八女投江”中的8位抗聯女兵在發現敵軍偷襲後,本可以不驚動敵人全身而退,但她們為了讓大部隊平安撤退卻主動暴露自己,最後消失在冰冷的烏斯渾河裡。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明明可以生存,卻要選擇戰死。抗日英烈們用行動告訴侵略者:不願做奴隸的中國人在戰鬥!

一封母親的遺書:“你要自豪地告訴所有的人,你的母親叫趙一曼”

“九一八”事變不久,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存亡,趙一曼舍子從戎、奔赴東北。她帶領一支游擊隊馳騁於白山黑水之間,紅槍白馬的英姿令日寇聞風喪膽。一次激戰中,趙一曼受傷被俘。負責審訊她的日本軍官,為了獲取所需情報,一邊以藥物治療維持趙一曼的生命,一邊軟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戰術”進行逼供。但無論是對肉體的摧殘還是精神上的折磨,趙一曼崇高的革命氣節和無畏的民族氣概始終讓日寇一無所獲。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在無聲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韓護士暗中幫助趙一曼越獄,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窮兇極惡的日寇最後對趙一曼動用了電刑,企圖通過破壞神經達到讓她開口的目的。殘忍的電刑下,趙一曼終於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為她的幻覺中,出現了她至愛的兒子、祖國和人民……日寇絕望了。在赴刑場的列車上,趙一曼提筆給兒子寫下了遺書:

我的親愛的可憐的寧兒,媽媽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什麼是犧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媽媽的懷抱裡;而在今天以後,媽媽卻只能留在你的記憶裡了。我親愛的兒子,媽媽對得起你,因為媽媽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兒子,媽媽又對不起你,因為你還要艱難地活著。趕快長大成人吧,我的寧兒,長大成人之後,你要自豪地告訴所有的人,你的母親叫趙一曼。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當日,帶著對兒子的無限深情,趙一曼從容就義,年僅31歲。

一場正義的審判:瀋陽審判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先期潛伏的小分隊和蘇軍一起發起進攻。日軍東寧要塞守軍宣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戰鬥落下帷幕。

1956年4月,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中國政府成立特別軍事法庭,於當年六七月間,分別在遼寧省瀋陽市和山西省太原市兩地開庭,對45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

其中,日軍中將師團長鈴木啟久、偽滿洲國國務院總務長官武部六藏等36名戰犯均在瀋陽審判。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著名抗日英雄楊靖宇

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

最後孤身一人戰鬥幾晝夜壯烈犧牲

敵人割下他的頭顱並剖腹檢驗

發現他的胃裡只有草根、樹皮和棉絮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趙尚志曾任北滿抗聯總司令

“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這是日軍當年對他的敬畏評價

1942年2月12日遭特務偷襲

重傷被俘後犧牲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趙一曼

1936年8月英勇就義,年僅31歲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她給兒子寫下遺書:

“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

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中國東北抗日聯軍婦女團指導員冷雲

率領胡秀芝、楊貴珍、郭桂琴等人

1938年10月隨抗日聯軍第五軍一部西進

遭遇日軍後為掩護部隊突圍

她們主動吸引火力,戰至彈盡

最後毅然走下烏斯渾河,壯烈殉國

時任東北抗日聯軍

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陳翰章

1940年率部與日軍作戰

因叛徒出賣,他身中數彈

壯烈犧牲,年僅 27 歲

遼寧民眾自衛軍第十九路軍司令王鳳閣

面對日軍的圍剿

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殊死鬥爭

與衛兵十餘人及妻兒同時被捕

英勇就義

每一個名字背後

都是可歌可泣的詩篇

經過14年不屈不撓的英勇抗戰

中國人民最終贏得了

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勝利

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如今

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

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

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我們抬頭

便能仰望沒有硝煙的藍天

我們無憂無慮

周圍不會響起突然的槍聲

只因我們身處和平國度

我們的身後,是強大的祖國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戰爭雖已遠去

但歷史不能忘記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我們牢記歷史

並不是要延續仇恨

而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時刻銘記

今天,我們向先烈致敬

歲月無疆,英雄不朽!

勿忘國殤,吾輩自強!


本期製作:張兆陽

本期審核:孔婧

學院辦公室新聞中心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