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海爾制之理論體系與研究路徑

原创|海尔制之理论体系与研究路径

導語:

開發海爾制理論,既需要哲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的跨學科知識基礎和嚴謹的科學方法訓練,又需要對東西方哲學、文化與企業發展史有較為透徹的理解,同時還需要具有深入企業實踐進行參與式研究的勇氣和洞察力,並且能跟得上張瑞敏的格局、思維、深度與創新速度,能夠從範式層面進行系統化的理論開發。

文 / 胡國棟

海外著名管理學者具有世界格局並掌握前沿管理理論的發展動向,同時能夠深入企業進行紮根研究,但是缺乏對中國文化、中國哲學與中國企業史的深切理解,難以發掘海爾制中深層次的中國理論元素;中國的媒體與財經評論人存在理論深度與學術訓練欠缺的問題;中國學院派教授的研究則片面追求科學嚴謹性,導致實踐相關性不足,存在知識體系過於狹窄,缺乏跨學科的知識基礎和問題意識,以及與企業實踐較為疏離等諸多問題。

如何對海爾制進行理論開發呢?海爾模式的管理實踐複雜而多變且依然處於動態的創新中,“自以為非”、“創造性毀滅”已經成為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文化基因,因而對海爾制的研究也是一個複雜、龐大且動態的過程。

中國管理理論:海爾制的研究目的

首先,確定海爾制的研究目的,是開發合乎規律性與合乎目的性的中國管理理論,更好地指導物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實踐,並向世界輸出中國管理模式。

多數學者理論研究的旨趣是在中國情境中驗證西方前沿管理理論,幾乎沒有學者研究中國本土產生的管理思想如何向世界輸出的問題。

原创|海尔制之理论体系与研究路径

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中國政府與中國企業的雄心與行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學界迫切需要回應“中國模式的管理元素是什麼”以及“它在世界管理理論中的地位及意義”等理論命題。對海爾制的理論開發與系統研究,肩負著這一時代使命。

融合創新:海爾制的研究思維與立場

其次,明確海爾制的研究思維和研究立場,是將本土智慧與世界格局、時代精神相結合,將西方前沿管理理論與中國傳統管理哲學相結合,以文化自信的高度對東西方管理思想和文化進行融合性創新。

加拿大華人學者梁鶴年在《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一書對中西方文化差異曾進行了較為形象的比喻:西方人是一隻眼睛看世界,就像射擊瞄準,看得比較“清”,他們是“追求目標”的文化。我們是兩隻眼睛看世界,就像引線穿針,看得比較“全”,我們是“處理關係”的文化。如果看的清楚些,用邏輯;如果想看的全面些,用想象;邏輯使人有信心但容易變得剛愎自用,想象使人有虛心但容易變得優柔寡斷。一隻眼睛不能穿針,兩隻眼睛難以瞄準,我們要“清”且“全”,才可得“真”。

原创|海尔制之理论体系与研究路径

因而,研究海爾制需要張瑞敏的文化格局與心胸視野,既不能盲目自大,搞民粹主義;也不能崇洋媚外,搞全盤西化,而是在堅持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融合的理論標準下,以文化自信的立場提煉海爾制內含的獨特中國智慧與全球普世價值。

海爾制的研究內容和理論體系

再次,釐清海爾制的研究內容和理論體系,是包含管理哲學、商業模式、戰略理論、組織理論、領導理論與企業文化在內的系統化知識。

欲研究海爾的管理哲學需要研究張瑞敏的管理哲學,而張瑞敏的管理哲學是其本人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在組織管理中的映襯。張瑞敏之於海爾已經不是在用力做企業,而是在用生命做事業。因而,不走進張瑞敏的精神世界,則難以深刻把握海爾的管理哲學。

海爾的歷次戰略變革都導致組織結構的相應調整,與五次戰略更迭相對應,海爾的組織結構經歷了從科層制企業(“正三角”),經由事業部制企業(擴大化的“正三角”)向網絡型組織(“倒三角”),進而向平臺型企業(利共體、小微)轉變的過程。

關於作者 | 胡國棟:東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海爾集團海爾模式研究院副院長、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後。

文章來源 | 本文節選自《清華管理評論》2018年9月刊文章《海爾制(3):理論體系與研究路徑 》

郵 箱 | [email protected]

原创|海尔制之理论体系与研究路径
原创|海尔制之理论体系与研究路径原创|海尔制之理论体系与研究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