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專家喜歡指導老師如何教書,如果他們自己帶一個班,會教得很好嗎?

三尺講臺的萬千瞬間


首先表明一下態度:答案是不一定。不是不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事實就是不確定的。


這個問題其實挺簡單的,可以試想一下,一個運動員,他的最大的成就或許就是在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樣的國際賽事當中獲得優異的成績,贏得金牌了,但這些運動員身後的老師們呢?(這裡沒有詆譭任何人的意思,只是說這件事兒。)他們並不是都贏得過世界冠軍這樣的稱號,同樣的,那樣獲得過世界冠軍,贏得過金牌的人們也不是都可以做老師的,不是他們不願意教,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教。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紙上談兵”,它來源於歷史上一個真實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將門之後,沒有上過戰場,但軍事知識倒是知道得挺多、挺詳細的。可是等到他上了戰場後才發現戰事瞬息萬變,根本不是自己想像當中那樣,於是節節敗退,可見會說的不是一定就會做,現實生活會有更多的突發情況不是嘴上就可以解決的。


但是中國還有一句歇後語,是這樣說的“茶壺裡裝湯圓——肚裡有,嘴上倒(道)不出”,這個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意思就是說肚子裡有墨水,但是卻不知如何傳遞出來告訴其他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就是如此,你能說他沒有知識嗎?但他不會教書也是事實,他便是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知識理論教給別人。


理論一定要有實踐作為支撐才能更長遠,如果這個專家本身是從教育一線走過來的,或許他自己也可以教得很好,但面對的學生不同,同一種方式方法肯定不行,因此,無論是專家還是普通老師,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教得很好。


決勝網


2014年,我去北京一所高校參加短訓,有6個教授、博士生導師給我們上了課。

其中,有5個教授長年活躍在大江南北、祖國各地,報紙電視上時常有他們講學的報道。

聽他們講課,用一個詞來形容,叫如沐春風。從引入到推進,從一個一個的小高潮到大高潮,再到或乾脆利落、或餘味無窮的結尾,感覺真是一場教學藝術的饕餮盛宴!

他們有的善於譬喻,生活中的例子信手拈來,都能講出個一二三四、子醜寅卯,讓你豁然開朗;有的慣會對比,相關的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經他們一聯繫,馬上讓你茅塞頓開;有的熟讀經典,其淵博讓你五體投地。有的娓娓道來,有的疾風勁雨,有的嚴謹不苟,有的風趣幽默。總之,讓你大呼過癮,驚歎不已。

不過,有一位一直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教授,他的課實在令人無法恭維。教態教風拘謹畏縮,教學語言晦澀不暢,教學過程磕磕絆絆,我觀察了一下,參訓的老師們大多數都忍得好辛苦才沒有中途離場。

我很好奇主辦方竟然邀請這樣的專家來給我們授課,這不是濫竽充數嗎?但是,我又仔細一看,有少數老師聽得津津有味、甘之如飴,我懷疑這位專家的課裡確實藏著特別好的東西。因為是成年人,又帶著學習的心態去的,所以也捺住性子去聽,只聽他的內容,忽略他的教學方式。果然,他講的才是十足的乾貨!

幾年過去,當初的6個教授,我早已忘了他們叫什麼、長什麼樣、講過什麼,唯獨記得這個長得有點醜、聲音也刺耳的教授,記得他講明白了的一條理論。

說這個例子的目的意在說明,真正的專家一定是能讓人佩服,讓人有所獲的;而那些誇誇其談、只知紙上談兵的偽專家,被咱們老百姓戲稱為“磚家”的,終究會遭到質疑和拋棄!一些販賣他人東西又不肯吃苦,只學皮毛的;一些紙上得來絕不實戰的;一些譁眾取寵言過其實的,就算唬得了大家一時,也絕不可能騙得了一世。請看,多少“磚家”已經被掃進了垃圾堆,再也不見其拋頭露面!

我寫最用心的教育問答,只為遇見獨具慧眼的你!敬請關注“劍客談教育”,歡迎評論、轉發。


劍客談教育


有些專家喜歡指導老師如何教書,他們自己帶一個班,會教得很好嗎?

非常敬佩題主提出了一個非常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這個問題很現實,幾乎所有教師都有同感,下面分幾個角度來分析分析。



1、既然以專家的身份來指導教學,不管他的水平如何,他的工作就是“指導教學”,所以,他必須指導指導,否則,就說不過去,這是由他的角色決定的,也由不了他。


2、其實,在專家當中,有的人是從教學一線提上去的,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這種人一般是能夠勝任教學的;有的人不是從教學一線提上去的,這個教學實踐環節或缺了,他整天就是從理論到理論,很可能就不能夠進行有效的教學,這也是正常的,我們把這部分人可以稱為教學理論專家,也未嘗不可。

3、為了說的更形象明瞭,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什麼叫“教練”?

那就是能教能練就叫“教練”,如果只能教,不能練,那叫教師;如果只能練,不能教,那叫運動員。

如果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給那些專家定位了,當然,我們也不會苛求專家們,一個手的五個手指頭也不是一般齊吶,何況每個人的水平不同也是正常的。只是那些聰明的教學專家,一般會正確的認識自己,能對自己比較準確的定位,而且往往比較謙虛;只有個別的“專家”,可能會理論脫離實際,但他的理論也不一定一無是處,可能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總之,“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教育山上一顆物理樹


這事我還真關注了。某年,北京一全國出名的教育團隊來我市講課,一張門票好幾百元!用的最好的學校,最好的班,選了最好的20名學生!專家教師那課講的真好,聽課教師掌聲陣陣。那次我坐在學生旁邊,等那節課上完我拿了孩子的作業看,錯了!是不是個別現象呢!


用戶381662899224


這個問題,又會引發很多一線老師的感慨共鳴了。其實“專家”本是一個褒義詞,對於教育領域而言,專家指那些潛心於教育教學,並有深刻領悟和獨到見解的人,一群能讓人心服口服的人。有沒有這樣的專家?有。我教書20餘年,還真就遇到了一些貨真價實的專家,他們在一線老師面前不自以為是,不盛氣凌人,不總以為自己是最厲害的。

前些年有一位專家,他每到一所學校,總是自己選任意挑選一個班級上一堂公開課,任由老師評判,和一些只動嘴皮的專家形成鮮明對比,老師們都很服,但大部分專家離開教育教學第一線時間太長了,只在辦公室裡紙上談兵,可能並不瞭解教育的現狀,學生的現狀甚至老師的現狀,所以指導老師如何上課,即便口若懸河,並不能讓老師心服口服。

所以對於題主的疑問:既然有些專家評點老師的公開課頭頭是道,為什麼不自己親自帶一個班試一試效果呢?我以前也持這樣的觀點,離開教育教學第一線兩三年,就不再是真正的教學專家,因為教育的變化真的很快。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教學專家,就不能離開課堂,離開學生,離開校園。但有些專家並不是這樣想的,不少專家成為“專家”之後,每天忙碌著四處講學,宣傳自己那套幾年甚至十幾年不變,或與現實脫節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每天忙著著書立說,動嘴動筆能力日漸增強,恐怕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教書嘍。


教育,不能只抬頭望天,還要腳踏實地。面對專家的指導,不少老師很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更讓人擔心的是,在一些地方,個別專家和領導會強行推行某種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育方法,要求全體老師都用同一種模式進行教學,這就很可怕了。前段時間,一些課改名校的模式在全國推廣,但有些地方明顯水土不服,並未取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面對專家的指導,我的觀點是尊重,但絕不盲從。專家言之有理的地方,採納並改變,這沒有問題。但一線老師其實也是真正的教學專家,最瞭解教學第一線的真實情況,最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因為有些時候也需要堅守,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真的教育專家,在第一線,就如著名科學家袁隆平一樣,他的足跡不是總在實驗室,而是在田間地頭。


途蟲的百味人生


我們領導經常教育我們不能大聲和孩子說話,更不能吼孩子。有次孩子拍畢業照,要求站直手放好,領導前面一個比較皮的孩子老是動來動去,領導說了聲:別動;沒過兩秒,孩子又亂動了,領導又說:站好,別動;過一會兒,孩子繼續,領導大吼:別動了。我們都嚇了一跳。


1024566137


君不見一磚家發明的“五清課堂”,我可以說你一輩子也想不到是哪五清。

節節清

日日清

週週清

月月清

人人清

你猜到了嗎?打死你都想不到,中國還有這樣可恥的所謂磚頭家。難道他是大老粗式學術權威?還是搞笑型領導典型?

只是居然有馬屁精們還不遺餘力地推廣,真功大比拼呀!


隨我四方27376096


這麼說吧,我們學校的中層領導們是要上課的,每次聽課都點評的很好,領導成績普遍不差,但有的成績卻比不過經歷旺盛的新老師。

成績三分教七分管,年輕老師和同學們關係更融洽,課下功夫下到,作業批改,單獨談心輔導,上課講的沒有大問題,出成績也是必然。領導一般比較忙,如果課下功夫下不到,只靠上課講的好,用領導的權威逼學生好好學,成績好不好可沒準。

這還是在教學一線的主管教學的領導,專家帶個班,如果長期脫離教學一線,歲數大了精力達不到,哪怕能上好某一節課,帶班一學期一年下來,成績恐怕也不會挺好


小班班的


這些專家,純屬誤人子弟!中國的教育磚家,就會閉門造車,從來沒有認真的調研過,也沒有問過一線老師的意見,就推出所謂新的教學法,什麼情境教學法、探究法、討論法啦等等,其實只適合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基礎差的學生你叫他探究什麼、討論什麼。這些人以為學到了美國的教育精華,其實恰恰學的是人家的糟粕。美國學校分公立和私立,在公立學校學習的基本都是窮人家的孩子,比如黑人家的孩子、亞裔人家的孩子、少數族群的孩子等,公立學校倡導快樂學習,學習時間少,沒什麼作業,課堂十分隨意,可培養出來的都是體力勞動者。而富人從不會把孩子送到公立學校,基本都送到私立學校,英美私立學校教育是極其嚴格的,培養的是精英人才,以此達到固化階層的目的。教育其實是教師示範,學生模仿的過程,不需要搞一些花裡胡哨、不切實際的東西。


楓沙湖畔的小余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具體看專家的真實本事,不能僅僅從榮譽稱號和知名度上來看。

首先,如果專家是紮根於教育教學一線,具有真才實學,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專家,他應該既有理論水平,又有教育教學實踐能力,這樣,讓他們帶一個班完全可以帶好。我們知道,有的專家是靠真實本領獲得的,他們長期紮根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上,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又善於總結歸納,上升為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因此,得到了教育界以及社會的認可,例如,魏書生,李希貴等,別說讓他們帶一個班級,即使多帶一個,也一樣帶的好。

其次,如果專家只是理論上的專家,名義上的專家,稱號上的專家,沒有教育教學實踐能力,這樣的話,讓他們帶班不但帶不好,可能會帶得一般。有的專家,可能只是理論上的專家,提出的新理念一個接一個,出書一本接一本,但是,他們只是紙上談兵,用他們的那一套搞教育教學,只會越搞越糟,沒有好的效果,讓這樣的專家帶一班級,效果值得懷疑。我國曆史上紙上談兵的情況不就是生動的實例嗎,所以,我們還是少聽少信這樣的專家的為好。

以上觀點僅屬個人之見,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