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窯起源於商代,但被用於建窯燒製技藝當是宋代,目前在水吉鎮後井村和池中村中段的蘆花坪一帶有上百條龍窯殘存窯址,可見當時龍窯何等興盛。龍窯依山坡或土堆傾斜建造成一長隧道形窯爐,約與地平線構成20~30°角。窯室分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窯頭有預熱室,這也是整窯加火力度最大的部分,靠窯身的坡度引導火力上行。
柴燒進行時:
第1步:裝窯
龍窯一般都十幾米以上的長度,依照經驗,整窯裝進的土坯(匣缽裝)大概要幾萬只。裝窯是個技術活,層層匣缽擺放位置十分關鍵,如果在燒製過程中缽體傾覆那可能倒下的不止一排,所以裝窯費時起碼幾天時間。
第2步:燒窯
●祭窯神:這是一個民俗文化,也是燒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現在一般是拜祭,點燭焚香放鞭炮,既是祭祀窯神,也是出精品的祈福。總之,匠人們懷著敬畏之心,期盼一切順利。
●溫火:熱身排溼
點火後大概要用5個小時進行溫火,只在“擠火口”加柴火,溫度控制在100°C就行,這個階段主要是對整個龍窯進行排溼。
●擠火:只在窯頭加柴
窯工往窯頭前面的兩個擠火口加入松木,幹度要夠。窯頭開始燒時,火眼要統統關閉,避免漏氣。只有一個擠火師傅守在擠火口,堅持了12個小時,靠近窯頭的地方達到800-1000℃,越往上溫度越低,而窯尾只有200-300℃。這樣用大火一直燒10個小時,然後用大火猛攻。
●上火:窯頭停火 火眼添柴
此時,窯頭的火就不需要再燒了,接下來的7個半小時窯工就從火眼投入木柴。窯頭前面的兩個擠火口就熄火了,窯工師傅開始在火眼上按照次序,由下往上逐層投柴。火眼加完柴需要4至5個小時。
●熄火:降溫兩晝夜
由於龍窯溫度高達1300多度,所以熄火後漸次開火眼通風,但一定是很慢的,主要是防止溫度驟降造成釉面炸裂。而後漸開窯門,由上而下把泥磚扒開。降溫過程因天氣而定,大概需要50-65小時。
第3步:開窯
其實在熄火後窯門已經部分打開,待窯內溫度降到人可以進去的時候即可開窯,那場面不可不謂壯觀,各路豪傑眼睛直盯著捧出來的缽體,看是否燒出來一把極品,窯主心情更為複雜,一窯成一窯廢這是千百年燒盞人躲不過去的坎,除了積累經驗也只有聽天命了!
閱讀更多 天目建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