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分段的原則和技巧

結構是文章的組織構造、內容表現形式。文章結構的主要內容包括開頭、結尾、層次、段落、過渡和照應。對文章結構總的要求是:有首有尾,脈絡貫通,層次清楚,段落分明,詳略適宜,銜接自然,照應周密,渾然一體。分段是表現文章結構的重要手段,目的是把作者的思路有步驟地表達出來,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各層意思和文章脈絡,如“起、承、轉、接”等。分段要注意以下原則。

一、保持段落的單一性。一段只能有一個段旨,段內所有句子都是為說明這個段旨服務的,不能把不相關的意思放在一段裡。在同一段落內各個句子和相互聯繫比與上一段或下一段的句子的關係更為緊密。

二、注意段落的完整性。段落是作者思路的一個步驟,一個段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不要一個意思沒說完就分段。

三、段落長短要適當。分段過多,內容零碎,會使人覺得結構鬆散;段落過長,不容易抓住要領,讀後留下的印象不深。段落的長短跟文章的性質和表達的需要有關。抒情的散文,段落較短;論說文和記敘文,段落較長。短的段落使讀者有更多的停頓和思考的時間,因而更受歡迎。為了表示強調或過渡,段落有時可以短到一句話,但是長的就沒有限度了。一個段落長達兩三頁是不可取的。過長的段落要考慮能否分開。特別是開篇的段落要引出文章的主旨,不宜太長。一般的段落有幾個句子(一二百或三四百字)就夠了。經驗表明,段落以這樣的長度表述的思想單位,讀一次能較清楚地記住。報紙新聞報道的段落通常比學術著作的段落短,是有意縮短使適合快讀的需要。

四、段落之間要有內在聯繫。段落之間有多種多樣的銜接手段,如重複關鍵詞、使用指代詞和關聯詞語等。有時在段落的末尾提出一個新的話題,然後在下一段開頭重新提起,形成鏈式的文本結構。句子與句子之間存在承接、並列、選擇、總分、轉折、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段落基本上也這樣。在文章中常用來連接段落的關聯詞語有“首先”“其次”“後來”“接著”“再說”“那麼”“可是”“然而”“又如”“此外”“因此”“所以”“總之”等。

“自然段”是“標點段”


文章通常是由若干層次和段落組成的。一個層次通常包含若干個段落,所以又稱為“大段”或“功能段”。段落是文章內容在表達時由於分述、轉折、強調等情況造成的停頓,是表現文章層次的最小結構單位。它在形式上有明顯的外在標誌(通常是首行縮進兩格),一望便知,無須辨析,所以習慣上又稱“自然段”。“自然段”可以看作表示話語停頓和篇章結構的一種標點形式。實際上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人為的“標點段”(punctuation paragraph)。段內的句子與句子、句子與句群、句群與句群按一定的邏輯順序來安排,也體現某種層次關係。層次和段落有聯繫,又有區別。層次著眼於思想內容的劃分,靠內在的邏輯性來顯示區別;段落側重於文字表達和讀者理解的需要,是話語中相對獨立的意思的外在表現。層次總是藉助於一定的段落展現出來。一般地說層次大於段落,可以包含幾個以至幾十個段落,但內容簡單的層次有時只有一個段落。分段是以標點手段顯示層次,使讀者通過段落來認識層次。文章除佔多數的普通段外,還有開篇段、過渡段、結尾段;特殊的段落有對話段,多見於文學作品。

分段的技術手段

分段或標段的主要技術手段包括段落首行縮進或從第二行起縮進。段距(一個段落的末行與下一段首行之間的距離)通常大於行距(同一段內各行之間的距離),電腦排版各段之間的距離會自動加寬。分段列舉的各項,有時在各段的開頭加(·)、(●)或(——)等標點符號作為分項標誌。

一、段落首行縮進

“段落首行縮進”(indention)指段落首行從版心邊線縮進兩個格,寬度在中文相當於兩個字、在西文相當於一個m字母或兩個n字母,這是分段最常用的格式。一般書刊包括第一段在內的所有段落的首行都縮排,有些書刊的篇、章、節第一段首行頂格排(flush),以後各段首行縮排。因為第一段首行前面是篇、章、節標題,單獨排,不會產生與標題混淆的問題,所以第一段首行可以不縮排。古代書籍各段通常頂格書寫,有時段末的文字正好寫滿一行,段落的界限便不清楚。

二、段落懸掛縮進

“段落懸掛縮進”(hanging indention或reverse indention)是從第二行縮進,常用於詞典條目、書籍索引等。例如:


寫文章分段的原則和技巧


三、在段落開頭加標點符號

(一)機械製造業的四種發展趨勢將影響今後十年該產業的發展。

·技術融合。……

·服務性思維。……

·全球產品開發。……

·更新生產策略。……

(《參考消息》1998.07.08)

(二)WebTV(網絡電視)的生產商很多……。大家的共同目標是簡捷化,去繁就簡。所有產品不外有以下幾種功能:

·可收發電子郵件。……

·可隨意出入網站。……

·可儲存個人愛好的網站。……

·可進行信息監控。……

(《光明日報》1999.01.13)

(三)今後15年,必須認真貫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九條重要方針。

——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

——把加強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

——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例(1)所講“四種發展趨勢”的段首以(·)標明。例(2)所講的“幾種功能”從段首的四個(·)一眼可知共四種。例(3)所講的“九條重要方針”沒有編序號,一條方針包含一段還是幾段,九條方針講到哪一段為止不能一目瞭然。段首的(——)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由它領起的九個段落組成一個段群,其後的段落“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以(——)領起,據此可知不屬於本段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