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就業創業不能「心氣」太高

“海归”就业创业不能“心气”太高

隨著出國留學越來越常態化,海歸在就業創業市場上的表現頗受關注。業內人士認為,學生在出國之前就應該儘量做好未來的職業規劃。圖為一名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諮詢出國留學項目。CNSPHOTO提供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正值秋季招聘季,在數百萬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求職大軍中,“海歸”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在國外完成了本科或碩博研究生教育的他們學成歸來,就業創業是否會更容易一些,海歸的含金量與競爭力如何?隨著出國留學越來越常態化,海歸在就業創業市場上的表現頗受關注。

今年8月,全球化智庫與智聯招聘聯合發佈了《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調查數據顯示,80%的海歸留學生認為,回國就業後的收入水平低於預期;有近六成表示不瞭解國內的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是他們主要的劣勢;而在海歸創業群體看來,運營成本高、對國內市場瞭解不充分以及融資難在各種創業困境中排名前三。

近日,中國商報記者採訪了三位海歸留學生,讓他們告訴你在國內就業創業的經歷如何,又是怎麼看待留學這件事的?

焦慮型求職者

在求職過程中,王萌並不認為自己的留學生身份對於就業有什麼幫助。相比之下,企業更看重的是學歷、能力以及實踐經歷。

“焦慮感爆棚”,王萌用這個詞彙向中國商報記者形容自己求職兩個月來的精神狀態。8月,她從韓國忠北大學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回國後發現,找工作完全不像自己當初設想得那麼簡單。

“如果我提前瞭解一下國內的求職市場動態和招聘時間,肯定不會等拿到畢業證之後再回國,導致現在剛畢業就即將失去應屆生身份,太尷尬了。”王萌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她看中的校招崗位標明的都已經是針對2019屆畢業生了。

“這樣一來可供我選擇的崗位就少了許多,因為走校招不符合規定,走社招又缺乏工作經驗。如果我還沒有畢業,可能焦慮感會少一些,可以像國內的應屆生一樣參加秋招,不行的話還有明年的春招,但現在我肯定等不及了。”

另一個焦慮來自於職業選擇上的搖擺不定,“我本科學的是應用數學專業、研究生學的是經濟學,職業首選是進諮詢公司,但又覺得國內第一梯隊的諮詢公司門檻太高肯定進不去;其次比較想進教育培訓機構,但又不想當教師,那樣太累。”

目前王萌已經面試了5家公司,拿到了其中一家體育類培訓機構管培生崗位的Offer,薪資超過預期,但她並不打算接受,理由是“行業太過垂直,不利於今後跳槽轉行。”而對於另一家心儀的英語培訓機構,她卻擔心通不過英語面試。

在求職過程中,王萌並不認為自己的留學生身份對於就業有什麼幫助。相比之下,企業更看重的是學歷、能力以及實踐經歷。不過,儘管求職焦慮不斷,可她並不認為留學是錯誤的選擇,“留學是一段特殊的經歷,而且我確實學到了東西。”

“我已經想好了,實在不行就去培訓機構當老師。”王萌說。

“佛系”就業者

談到留學是否值得,張巖表示,雖然從經濟回報上來說,以自己目前的薪資收入需要五六年時間才能賺回“留學成本”,但一年的留學經歷中學到的專業知識和生活技能卻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在王萌看來是“很雞肋”的培訓機構教師崗位,卻是張巖從一開始就認定的職業規劃。今年9月,張巖從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對外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回國,僅投了兩份簡歷就把工作確定了,進入一家國內知名的英語教育培訓機構擔任少兒英語教師。

“我找工作屬於比較‘佛系’的那種,沒有說一定要多麼高大上、掙多高的工資。我就是想做英語培訓老師,因此回國後投簡歷都是這個方向。”張巖說。

張巖稱,海外留學經歷為自己找工作提供了不少幫助,“首先是專業對口,我目下所在培訓機構採用的就是我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因此在專業知識方面我很有優勢;其次是鍛鍊了我的口語能力,面試一結束就被告知可以越級升為二星老師了。”

此外,張巖的薪資也高於從國內高校畢業的同事,“據我瞭解,現階段我的薪資水平要比國內本科畢業的同事高出4000元左右,比國內研究生學歷的同事也要高出1000元,其中海外高校文憑及對外英語教學的專業是加薪點。”

堅定的創業者

留學對李森的意義在於改變了看世界的方式,擴大了自己的眼界與格局。

回國創業才兩年,李森在網絡上已經小有名氣,幾大社交平臺上的粉絲加起來超過了100萬,他自稱是“一名普通的音樂工作者”和“互聯網內容創業者”,創業項目為吉他指彈,包括在線上出售指彈相關教程、音樂製作等。

而李森的教育背景看起來與音樂相去甚遠,本科在國內學的是機械自動化專業,隨後又到英國讀了管理學研究生。他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由於從小就很喜歡吉他,所以自己在本科畢業之前就開始從事吉他線上培訓,並堅定今後會走音樂創業這條路。“那個時候意識到創業需要一些商科(以FAME,即金融、會計、管理、經濟學四大專業為代表)知識,因此出國留學時就選擇了管理學專業。”

雖然是創業,但整個團隊目前只有李森一人,包攬了前期策劃、製作、錄製以及後期剪輯、編輯、推廣等所有環節,一個10分鐘左右的視頻課程可能需要花費七八個小時去製作。李森表示,他畢業回國後也進行過市場營銷相關崗位的面試,不過所有的求職都是為了瞭解業內動態,為今後的創業服務。

至於海外留學經歷,李森並不以為意,他從不強調自己的海歸身份,這段經歷對他的創業也並沒有太大影響,“在我看來留學就好像每個人都應該上初中高中一樣,很正常,別太把它當回事,也別太把自己當回事。”而留學對他的意義在於改變了看世界的方式,擴大了做音樂的眼界與格局。

談及目前部分海歸在就業時的迷惘狀態,李森表示:“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在於他們個人還沒有形成清晰的職業規劃,而我之所以幸運,是因為很早就確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延 伸 〉〉〉

“海歸”要接受心理落差

“與國內院校畢業生相比,海歸留學生在面試時普遍表現得更自信一些。”在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的影視投資製作部門擔任招聘主管的趙然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除此之外,趙然並不覺得接觸到的留學生應聘者有更多其他亮眼的特質,反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社會融入方面的問題,“表現為不懂或不屑於國內工作或社交中的人情世故以及維持工作團隊之間微妙的關係,致使他們在工作中不太合群,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工作效果和晉升空間。”趙然表示,一部分海歸留學生應聘者存在頻繁跳槽的現象,工作難以持久。

據趙然介紹,在招聘過程中,海歸身份並不“自帶光環”。新入職人員的薪資由其學歷和工作年限來決定,而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則是升職加薪的唯一標準,跟是否具有海歸的身份沒有關係。

“公司並不會因為某位員工有海外留學背景而另眼相看,主要還是用能力說話,這就需要有些海歸留學生接受這種心理落差,不要把自己擺在太高的位置上。而且現在出國留學門檻這麼低,有錢就能送出去,大家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趙然說。

(文中受訪者皆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