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被师长教育:要学有用的东西,做有用的事情,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里的“有用”,是对他人有用,对社会有用。

当我们步入社会,我们被社会教育:要学有用的专业、有用的技能,才能找到好工作,获得好收入。

这里的“有用”,是能为生存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于是,一切以“有用”为标准,成了人们生活的准则。

就连谈婚论嫁,也看“有用”的条件。

对方有没有房子,有没有车子,收入多少,家庭背景怎么样……

从政者,未来有可能爬到什么位置;从商者,未来有可能发展到什么规模……

因为,这些“有用”的条件,将可能决定自己未来多年的生活档次。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既然追求“有用”的,“无用”的东西自然被忽视乃至摒弃。

比如:

为了就业,冷门的专业,不读;

找对象,收入不高的人,不考虑;

扩展人脉,无权无势的人,不结交。

至于冷门专业自己喜不喜欢,收入不高的人其他方面好不好,无权无势的人有没有内涵,全然没有被审视的机会。

对“有用”的追求总是自然而然的,不可避免的,你很难去批判。

其实,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对于“无用”的态度。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有用”的东西有它存在的天然合理性,因为人们要追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更强的保障。

但是,“无用”的东西有没有存在的合理性?其实,这个问题本来就不该问。

因为,“无用”的东西既然是存在的,存在就是合理。

那为什么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它?

其实并不见得是不喜欢,相反有些还挺让人喜欢,但它有一些所谓的“硬伤”。

首先,它并不直接指向人们关心的效率和效益。

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搞题海战术,家长帮孩子报各种补习班。

孩子们的兴趣是什么?素质教育怎么完善?常不在学校和家长的考虑范围。

迫于生存的压力,求职者找工作总是着眼于现时的薪酬、福利。

至于是否符合自己的志向和性格特点,是否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变得不重要。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其次,它不能带来直接的荣耀和成就感。

现时的中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远未达到富足,紧迫感和焦虑感困扰着大多数人。

让生活变得富足起来,除了是生存之所需,也是虚荣之所需。

学大家公认的好专业,找大家公认的好工作,这些“有用”的做法,才能引来一片艳羡。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无用”的东西价值在哪里?在“效率至上”的大环境下,要发现它的价值,不容易。

央视著名女主持人董卿多年来为什么受大家欢迎?

大家说她容貌端庄,气质高贵,口才优异,因此受大家欢迎。

所谓口才,其实就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而这是建立在非凡的学识基础之上的。

了解董卿的人,都知道她爱读书,从小她父亲就要求她每天抄成语,背古诗。

她说过,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即便工作再忙,她每天也会花时间读一读书,还会做一些摘录。

不是所有有口才的人都可以当主持人,不是所有主持人都可以主持《中国诗词大会》。

看了董卿主持的这个节目,对于她的妙语连珠,你会知道,这不是聪明带来的,这是丰富的学识透射出来的。

看似“无用”的、被大家认为纯属消遣性质的阅读,让董卿的事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说“无用”的东西对事业没帮助的,是没深入地观察和思考。

许多家长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其中,考公务员也是一个重要选项。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都知道,《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目之特别、涉及范围之广,跟很多考试不太一样,知识面广的人更有优势。

而《申论》考的也不只是写文章,更是考生对各种社会热点、时代趋势的思考和把握,死读书的人无论如何也很难写出发人深省的好文章。

平常不读书看报,不关注各个领域的资讯,不发展一些兴趣爱好,不做这些看似“无用”的事情,知识面和思维深度没达到一定的程度,通向这条路的门等于自动关上。

因此,就连考公务员这样一条许多家长希望儿女走的路,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性思维。

“无用”的报刊杂志、课外书,“无用”的课外活动,对于学子们的意义,值得思考。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无用”的东西对事业的帮助,不见得像毕业证书、技能证书那样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它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思路上,特别是决策时的敏锐和精准。

这往往是脑子积累了无数素材之后厚积薄发的结果。

某牛排餐厅生意火爆,排队的人经常挤满门口。

他们家的牛排出品相当不错,线上线下的评价都很好。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餐厅的装潢也很有特色,以原木为主,清新自然。各种选材用料,大到墙面餐台,小到灯泡挂件,均别出心裁。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家的牛排是外卖的。

在大家的传统意识里,吃牛排肯定是坐在西餐厅慢慢品尝的,但外卖牛排反而激发了许多吃货的兴趣。

他们家的牛排的盛装不用铁盘,用的是小时候大家都折过的折纸船,这是一份可以站着吃也可以带走的牛排。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同样有意思的是,餐厅老板过去学的是服装设计。

听上去,跟开餐厅风牛马不相及,或者可以说,对开餐厅根本没用。

但是,恰恰是服装设计培养了他的美感、专注、创造力,不管是在餐厅的设计、食材的烹制上,他都能精准地把握好。

很多时候,不要担心“学非所用”,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无用”的东西的价值,更在于它让人明白生活的本质。

老黄忙活了大半辈子,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他也清闲了下来。

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坐在一个角落,悠然自得地拉着他那把心爱的二胡。

他不是等孩子都成家立业了才开始拉二胡的,他已经拉了几十年。

过去吃了不少苦,但他一直对生活保有一份追求,拉二胡便是他苦中作乐的一个体现。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他还学过一点木工手艺,家里要做个书架、小板凳之类的,他都亲自动手,他说这样很有成就感。

“无用”的东西,让人从紧张的生存节奏中嗅到生活的美好气息。

生活,无非是看喜欢看的风景,做喜欢做的事情。

尽管我们要为了生计而奔波,但一个人倘若不能从生活中找到兴趣,生活的意义无疑失去了一大半。

请为自己培养一点兴趣爱好,因为我们会老很多年。

前一段时间,我带着六岁的儿子听了场交响音乐会。

他很兴奋,我知道他是因为感觉新鲜,但我只是想让他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可以去领略。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从小我带着他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我不在乎他能否看懂,只要他感受到了那种氛围就好。

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他以后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对生活保有一份热忱。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高晓松说,他妈妈从小就教育他们兄妹,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于是,他根据女儿的喜好,让她练琴,学骑马,练瑜伽,尽量地让孩子多学、多干些没用的事情。

他认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假如不成功,在漫长的岁月里,那些“无用”的东西就变得弥足珍贵。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高家有能力追求诗和远方,而普通人的家庭只能苟且着眼前的生活。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其实让很多人苟且的不只是因为经济能力,更多地是来源于思维、视野上的盲区。

人们常认为,生活就应该只有一条路径,比如,读书,考大学,找工作,成家,生儿育女。

人们又认为,做“无用”的事情会影响到走好这条最“正确”的路子。

这可能是一个谎言。

多年来一些媒体通过对各地高考状元的采访,发现他们大多都有着各种兴趣爱好,甚至全面发展。

究其原因,能做到各学科平衡发展且表现优异,大脑一定是活跃的、涉猎广泛的,从小受到各方面的启发很重要。

其实是否影响到最“正确”的路子并不重要,假如你意识到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又何须让这个“最正确”成为你的信仰呢?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做些“无用”的事情,有什么好处?

它让你说话有内容,生活有情趣,工作有思路。

一个有趣、有思路的人,懂得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世界、品人生,懂得以从容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你对生活最大的误解,是对“无用”的误解。

“无用”即是“有用”,它可以用一辈子——你自己的一辈子。

-END-

——关注头条号“说来话不长”,您可以看到更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