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花百萬買3000平古院 還自費修復20年


山西平遙曾經是歷史上富商雲集的地方,深宅大院的排場是這裡榮耀的象徵。

耿保國是當地一個手藝人,49年出生,跟著新中國一起成長,他15歲就跟著當地的老藝人,學習推光漆器和繪畫藝術,至今,已經幹了55年。

和這座3000㎡的宅子結緣是在1997年7月當時平遙古城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而平遙還只是一個貧困縣,3000多平米,有70間房的大院子,政府修不起,於是向社會拍賣。

當時一見到這個宅子耿老就被吸引了,可能是手工藝人的本能,對傳統原始的東西有種特別的保護欲,回家仔細考慮以後,他做了一個全家人反對的決定買下它,一來將來兩個兒子有地方住,二來可以搞一個工藝廠,耿老想有個自己的工作間。

耿老是鐵了心要做這個事情,當時院子的拍賣價是100萬,但是一個手藝人哪來那麼多錢?於是他拿出了自己半生的積蓄,又向銀行申請貸款,跟親戚朋友也借錢,東湊西湊最後湊齊了100萬。耿老買下之後,把它當成自己的工作室和私宅,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住了進來。


這個大院是明末清初時建的,它是“日升昌”票號的掌櫃冀玉剛的祖業,有400多年的歷史。整個平遙有4000多個古院,這個院子的位置最好、歷史最長、面積也最大,比喬家大院還要早250年,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期間,這個院子曾經是工廠、黨校。

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復原。

有個木工師傅在耿家已經有20多年了,一直都在維修。

這裡還用了漆藝裡最高端的一個手法,叫烤木漆。

院子是個四品官的規格,總體結構是三進兩院過道廳,第一進院就是看家護院的功能,第二進院一般是管家、會計去住。

過道廳在第二進院之後,古代的人很講究,進了家門先在過道廳裡面停留,一般不會輕易招待客人到主院,所以,過道廳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客廳。

窯洞是過去有地位有錢的人才建造起的,住到裡面冬暖夏涼,如今耿老先生和妻子,兩人住在裡面,非常寬敞,過去,東西廂房是兄弟住的,現在,耿保國的大兒子在東面住,小兒子在西面住。

其他一些院子目前沒有人住,就全部拿來做展廳,裡面放的是耿老先生和小兒子的漆畫作品,他們準備把這裡打造成一個私人美術館。

由於沒錢,沒能進入平遙的一卡通,政府不允許渾漆齋大院賣票,耿保國和他的兩個兒子現在沒有其他收入,就靠賣工藝品來養這個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