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尼泊爾的關係有多緊密?來自尼泊爾的亞洲獨角犀牛已抵達

科技家從國家林業局獲悉,9月26日,中尼犀牛保護合作研究啟動儀式在上海野生動物園舉行。啟動儀式上宣佈,尼泊爾首次向我國贈送兩對亞洲獨角犀牛用於繁育研究和展示教育。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張恩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尼泊爾駐華大使利拉·馬尼·鮑德爾出席啟動儀式。

據介紹,亞洲獨角犀牛於上世紀初在我國滅絕,目前僅分佈於尼泊爾等少數亞洲國家,十分珍貴。自今年6月,中尼雙方簽署關於《贈送兩對亞洲獨角犀牛的諒解備忘錄》後,兩對亞洲獨角犀牛已先後落戶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和上海野生動物園。此前,中國和尼泊爾簽署聯合聲明,將兩國犀牛項目合作視為中尼永恆友誼的象徵。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犀牛項目合作承載著尼泊爾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是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新橋樑、新紐帶,是中尼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生動寫照。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立了以《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條例》為主體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體系,實施了野生動植物保護、天然林保護等一系列生態建設重點工程,開展了國家公園體系建設,使大熊貓、東北虎豹、雪豹、朱䴉、藏羚羊等瀕危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進一步加強了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的力度,採取了禁貿、禁用犀角和虎骨,全面停止象牙進口和關閉國內象牙商業加工、銷售場所等措施,並與多國和相關組織開展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的合作,收效顯著。下一步,中國和尼泊爾將繼續加強在CITES履約、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研究等方面的合作,開展人員互訪和信息交流,使雙方的合作進入新的更高的發展階段。

中國和尼泊爾的關係有多緊密?來自尼泊爾的亞洲獨角犀牛已抵達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張恩迪說,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正在大力建設生態之城,有著堅定的生態保護意識,廣大的市民對生態教育有著渴望。近期,這對亞洲獨角犀牛將正式與廣大市民見面,相信它們必將深受八方遊客喜愛,更會堅定上海走生態保護、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

尼泊爾駐華大使利拉·馬尼·鮑德爾說,通過向公眾展示亞洲獨角犀牛,提高公眾保護意識,促進社會廣泛關注,加強包括犀牛在內的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和中尼兩國人民友誼。尼泊爾和中國都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的締約國,相信通過與中國的合作研究,能更好地保護這一瀕危物種。

在啟動儀式上,中尼雙方代表交換了亞洲獨角犀牛的瀕危物種進出口證書和物種檔案。據瞭解,落戶上海的亞洲獨角犀牛為3歲雌性的“美蒂尼”和2歲雄性“索拉提”。目前“美蒂尼”的體重為800公斤,“索拉提”的體重為600公斤,現正處於檢疫期。抵達上海後,它們很快地適應了環境和氣候。每頭犀牛每天要進食60公斤的食物,以鮮嫩的青草為主,配以新鮮的西瓜、蘋果、胡蘿蔔、香蕉、捲心菜等果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