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成癮行爲

近日來好幾個朋友跟我諮詢過成癮方面的問題,說魏老師你的《淺談催眠》中寫過關於戒菸等方面的方式,那麼其他方面的能不能借助心理學或者催眠解決呢?

在這個過程中有戒菸的戒酒的也有想要接觸賭癮的,但都是僅僅瞭解一下相關內容,發發牢騷,本意上就是“想戒除”,而這個想戒除,僅僅侷限在了“想”上面,並不能夠下定決心去完成,所以針對這部分內容,今天魏老師簡單的分享一點成癮是如何形成的。

“成癮”是一個在日常生活與學術領域中被廣泛使用的術語。通俗來講,成癮可理解為患者反覆使用精神活性物質或從事成癮行為,從中獲得放鬆、愉悅、欣快感、興奮等積極情緒體驗。

上癮行為有以下幾點心理因素:

第一、在人生的某一階段經受了大的創傷,不願意面對。

第二、對於現實生活狀態的不滿足,逃避心理產生,也就是退回。選擇某一種活動來中和自己的焦慮。

第三、焦慮行為、抑鬱狀態會隨之而來,自己沒辦法很好的調解。

第四、習慣的形成,通常說一個習慣的形成需要21天,而一個成癮的形成是經過日積月累形成的一種習慣,習慣是一個可怕的東西,一旦形成再次更改就需要耗費更大的精力。在心理諮詢中,習慣的更改也是極其困難的諮詢。

第五、人際交往圈子的影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隨大流”,心理學上叫做從眾心理,環境也是一個可怕的東西,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夠很容易的毀滅一個人,究竟你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於你怎麼去看待這個環境。

第六、個人的性格原因,有部分人的性格是比較自卑的,不能夠很好的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能夠很好的得到別人的肯定,只能依靠一些外在的東西來尋求麻醉,或者是被關注。比如:網癮少年,很大程度上是得不到家長或者是老師的關注,產生逃避心理,自我價值得不到肯定,所以選擇在網遊中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第七、釋放壓力。“簡單點就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哥抽的是寂寞,不是煙”,當前社會的發展迅速,各種各樣的壓力蜂擁而至,只能尋求一種或者多種方式來釋放自己的壓力。

第八、原生家庭帶給他的一些影響,心理學上說“一個人有了心理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去探索的就是原生家庭是怎麼樣的”,原生家庭的不合理教育對於一個人後期的成長和形成的一些習慣是有很大影響的。

第九、當然如果是賭博成癮,那麼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投機心理,想要贏,每一次贏了都想著下一把會贏更多,每一次輸了都想著下一把會翻盤,最後導致傾家蕩產,妻離子散。

第十、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一個小孩,成癮行為的產生是與小孩脫節的一個過程。

想戒除,家屬和來訪者一定要認清三點。

第一、成癮行為是心理疾病,患者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有的更意識不了自己是病人。

第二、既然是病,就要尋求專業心理諮詢的治療,不要指望吸取教訓、打罵就能戒掉,成癮性疾病的特點決定了這些措施基本無效。

第三、成癮必須早發現早治療,不能一而再地相信患者的反省。

第四、賭癮患者就算深知危害也控制不了自己。

淺談成癮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