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1. 與時俱進

最近這兩年,“轉發XX就會帶來好運”不知怎地就火了,隔段時間就會有個“XX”刷屏。

比如前幾天有個全真道士,“轉發本微博好運一個月”的微博莫名其妙就轉發十萬加了——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不管是黑色幽默還是無意為之,吃瓜群眾們紛紛表示,求幸運也要支持國產!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看這位@全真道士梁興揚的微博介紹,頭銜眾多,粉絲近百萬,妥妥的大V一個。

大V就要有大V的樣,梁道長追起熱點來“穩準狠”,與粉絲互動時又會插科打諢,時不時還搞個抽獎,調動粉絲的互動積極性。

梁道長不但深諳新媒體運營之道,做起電商來也是一套一套的,微博鏈接的淘寶店,銷量槓槓的,都五個皇冠了。

所以啊,不要以為咱全真道士都像金庸小說中的那麼古板,還是有很多人與時俱進的。

不過,在“轉發錦鯉屆”,梁道長還只能算是後進生。

轉發錦鯉這事嘛,玩微博、微信的吃瓜群眾們肯定熟。每逢各種考試、各類節日,微博和朋友圈很容易就會被一大波轉發錦鯉的人刷屏。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據說,錦鯉成為幸運的化身,是因為微博裡經常有人發一張錦鯉的圖片,並附上文字“轉發此錦鯉就會有好事發生”,於是網友們紛紛P圖吐槽,“轉錦鯉”逐漸成為了一種社交現象。

後來,這種現象甚至催生了“錦鯉大王”這種定期發各種錦鯉圖片視頻吸引用戶許願的博主,粉絲高達1400多萬,可以說是大V中的大V了。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最高的一條微博,轉發已經900多萬了,人氣指數直逼當下最火的小鮮肉啊!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不過現在,大家已經不只滿足於錦鯉了,熱愛“抖機靈”的網友們在拓展“幸運”圖片方面想象力驚人!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沒錯,是她是她就是她!我們的新時代“錦鯉”楊超越!因為綜藝節目走紅出道的她現在已經成為“幸運”的化身。

還有“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波波——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天生不好惹”的魏瓔珞——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不過,大量的人每日轉發被認為能帶來好運的圖片,幸運女神即使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啊!所以為了搶佔珍稀的“幸運”資源,網友們開展了“鬥圖”大賽,打鬥現場慘烈,簡直沒眼看!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2. 如果轉發有用的話

相信吃瓜群眾們都對轉發錦鯉的實際作用心中有數,但大家為啥控制不了自己顫抖的右手? 咱們看看專業人士咋說。

1)迷戀簡單粗暴的答案

心理學家發現,大家在面對一個問題時,會比較傾向於靠直覺找一個簡單粗暴的回答,而忽視問題背後更復雜的因素。一個比較常見的做法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就能快速得出答案。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比如,在思考最近工作的幸福感這個問題時,可能很多人會直接將問題替換成,最近工作有沒有被罵或者最近有沒有加薪,這種可以二選一的問題。

很多時候,大家真正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升職加薪”?但這種問題很難回答。因此在抱著這種複雜的疑問去刷微博時,看到錦鯉圖就會下意識的把問題轉化成,轉發錦鯉能不能幫我升職加薪?這樣答案就變得很簡單了。

即使有人對這個問題持有否定答案,他們也容易抱有僥倖心理,萬一成功了呢?畢竟轉發錦鯉又沒什麼成本,如果真升職加薪了,收益卻大大的多。這波穩賺不虧啊!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2)積極的自我暗示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從新生名單中挑幾個學生,跟老師說他們十分聰明,同時透露給這幾個學生聽,到了期末,他們真都成為了優等生。

這就叫積極暗示。

有積極暗示的人相比沒有積極暗示的人,更加自信、樂觀,也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對自己和未來充滿信心,會更不受短期挫折的影響,也不會受周圍人消極情緒而左右,所以比較容易將事情朝著期望的方向持續推進。

轉發錦鯉就是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所求的事情可以成功。抱有這種樂觀心態可以消減緊張情緒,心中願望也就更容易成真。

願望實現之後,人們又會將原因歸功於錦鯉,認為轉發果然有用啊。這些“幸運兒”又將經驗向身邊人口口相傳,於是大家都成了“錦鯉教”忠實信徒。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3)刷波存在感

現代社會是社交網絡的時代,朋友圈和微博成了大家人際互動的重要工具。看見錦鯉圖片進行轉發,並吸引好友點贊或評論,是在社交網絡上“刷存在感”的一個方式。

很多人心底裡害怕被忽略和遺忘,轉條錦鯉,“暗示”自己現在面臨一些學習或生活中的困難,吸引好友來關心一下,自己的小心心可以獲得滿足感。

對營銷號來說,發佈一張圖片就能獲取大量眼球和流量,何樂而不為呢?因此微博上大量的營銷號喜歡發佈錦鯉,帶動這股流行。

而普通用戶們容易有從眾心理,社會流行什麼,大家就喜歡跟風。當微博、朋友圈中有大批人在轉發錦鯉時,原本不感興趣的朋友,也會加入到轉發隊伍中來。

不要在被束縛了,如果轉發就有好運的話,還要努力幹啥?

不過相比實際努力來看,轉發錦鯉起到的作用也就約等於零吧。還是那句老話,千萬別在最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了轉發錦鯉,到頭來還要怪水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