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紡織時代—石墨烯纖維

石墨烯纖維加速走進中國人生活

近期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銷售包含石墨烯纖維的紡織製品。業內人士表示,將石墨烯按比例置入纖維中,可以賦予紡織產品遠紅外、持久抑菌、抗靜電、防紫外、吸溼透氣等性能。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科研機構都積極投身其中,不僅使石墨烯纖維製成的紡織品加速走進人們生活,更加速著中國石墨烯應用的產業化進程,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

新的紡織時代—石墨烯纖維

紡織應用打開天地

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的一處展臺前,來自濟南聖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向海內外客商演示最新款石墨烯改性纖維服裝的“特異功能”:當試驗燈泡正負極經服裝表面連在一起時燈泡變亮,而用普通服裝測試燈泡則沒有反應。

“傳統服裝與人體摩擦後容易產生靜電甚至靜電火花,而用石墨烯改性纖維製成的衣物則可以利用石墨烯的導電性避免這一點。如果把這樣的服裝用作加油站、加氣站、危化品倉庫等場所人員的工作服,就可以有效防止靜電帶來的災難。”濟南聖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一林告訴記者,除此之外,石墨烯改性纖維還能在智能服飾、運動服飾、軍服、醫療用品等方面打造出更多的高端功能紡織品。

據瞭解,石墨烯最早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提煉出來。他們用微機械剝離法不斷將石墨一分為二,最終成功地分離出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薄片(即石墨烯),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專家表示,與稀土材料讓許多金屬材料具有神奇功能一樣,普通纖維添加少量石墨烯之後也會產生許多新功能,從而形成唐一林所提到的“石墨烯改性纖維”。從市場反映來看,石墨烯改性纖維正在為中國紡織產品升級打開新的天地。

新的紡織時代—石墨烯纖維

玉米秸稈變廢為寶

T恤、內衣、褲襪、運動裝……如今,石墨烯改性纖維製成的各類紡織品正加速走進中國人的生活。而另一個不能忽視的角度則是,石墨烯改性纖維的製備原料亦與生活越來越近。

石墨烯本質上由碳元素構成,但傳統上以石墨為原料製備石墨烯的工藝會產生大量的強酸、強氧化劑廢液,難以規模化綠色生產。因此,如何利用廉價易得的生物基質進行石墨烯製備便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在此方面,唐一林及其聖泉集團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者”。

“玉米等植物的秸稈是我們生產其他系列產品常用的廉價原料。過去,我們只能利用其秸稈中的半纖維素,大量的纖維素難以開發出理想產品,一直作為廢渣處理。後來,我們發現黑龍江大學研究出用椰殼纖維素為原料製備石墨烯的技術,便開始與其合作研發用玉米芯纖維素為原料製備石墨烯。”唐一林說,在成功地以玉米芯為原料製備石墨烯後,企業又與相關高校聯合攻關,研發出石墨烯分散技術,提高了紡絲成品率,減少了對紡織機器的損耗。

如此一來,作為農業生產生活中常見廢棄物的玉米秸稈,成功轉身成為可用於量產石墨烯的重要原料,實現了變廢為寶。

新的紡織時代—石墨烯纖維

夯實基礎潛力巨大

相關數據顯示,山東地區、長三角地區、華南地區、東南沿海一帶已經形成了石墨烯產業的聚集區,預計到2018年產業主體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一兩年前,中國企業還大多停留在製備石墨烯粉體這一上游產業上,而今年我發現已有上百個企業參與到了石墨烯產品的開發和市場化上。”作為“石墨烯之父”的安德烈·海姆認為,中國石墨烯產業化進程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中國在石墨烯應用這一領域正在引領世界。

在唐一林看來,過去幾年來聖泉集團在石墨烯改性纖維方面的發展成果離不開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各項措施以及對創業創新的鼓勵。“從發改委的專項補貼,到工信部‘工業強基’工程支持,再到財稅部門的增值稅減免優惠,都為我們創造了轉型升級的環境,鼓舞了幹事創業的熱情。”唐一林表示,石墨烯改性纖維加速走進中國人的生活,不僅讓服裝更美觀實用,而且還為服裝智能化提供了材料基礎,有望重新定義服裝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片新的發展藍海。

新的紡織時代—石墨烯纖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