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氣」是怎麼產生的呢,或者說爲什麼會產生「平氣」

“平氣”是怎麼產生的呢,或者說為什麼會產生“平氣”

為什麼會產生平氣呢?

平氣的產生是運與運、運與歲支、運與氣相合,運得某種資助或者制約,結果形成了運的既非太過,又非不及的平氣。張景嶽在《類經圖翼》中講:“運太過而被抑,運不及而得助”,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1)、運與運相合。

運與運相合,分兩種情況。①、當年中運和新運交接之日的日干相合。②、當年中運和新運交接的時幹相合。

每年年運交接,總是在年前大寒節日,所以這裡交接的日干或者時幹是指新年初運初交的大寒日干或者初交時辰的時幹。日干不是交接的日干時幹,就不能形成抑制或者資助而形成平氣運。

①、運與交接的日干相合。

這個只能舉例說明了。

1951年,為辛卯年。

很多書上是這樣說的:

初交日為上一年的12月25日(1950年,暫定為陽曆)

為其日干支為丙寅。單查詢萬年曆得:庚寅年戊子月甲午日,不是丙寅日。再看節氣,是冬月十七,明顯不是大寒。

那我們再看是不是農曆:臘月二十五。

查詢萬年曆得:庚寅年 己丑月 乙丑日,還是不是丙寅日。

我們不看日期,我們直接看大寒日和立春的交接日,1951年2月3日大寒和立春的交接日。

干支紀年月日為:庚寅年,乙丑月,甲戌日。交接日日干為甲,甲己合化土,土過,土克水。不存在資助之說。

所以,很多書上都用1951年來舉例的。也不知道是誰搞錯的哈,連百度裡面都是用這個例子。

注意,是年運上一年的大寒日的日干,不是其它日的日干,也不是臘月的月幹

。具體情況如圖。後面我們遇到相關內容還會補充

“平氣”是怎麼產生的呢,或者說為什麼會產生“平氣”

②、運與交接時幹相合,形成平氣。

1952年 壬辰年 丁壬合化木,壬為陽幹,木過之年。

新運交接的時辰為庚寅,乙庚合化金,庚為陽幹,所以為金過,金克木,所以太過之金抑制太過之木,形成平氣。所以1952年為平氣之年。

運與新運初交的日干或時幹相合而形成的平氣叫做“幹德符”。

所謂“符”,就是合的意思。乙庚和,丙辛合,丁壬合等

這些知識先做個瞭解答,後面再實際運用的講解中繼續補充,幹講理論,是明白不了的哈。

新運與前一年的月幹相合,也可以形成平氣。

中運不及年,凡運交運之月幹、日干、時幹、年干與之相合,則得其助變成平氣年。如癸巳年,火運不及,交運的日干或月幹或年幹或時幹為戊,戊癸皆為火運,得其同屬之助,故大運可由不及變為平氣。

“平氣”是怎麼產生的呢,或者說為什麼會產生“平氣”

②、運與交接時幹相合,形成平氣。

1952年 壬辰年 丁壬合化木,壬為陽幹,木過之年。

新運交接的時辰為庚寅,乙庚合化金,庚為陽幹,所以為金過,金克木,所以太過之金抑制太過之木,形成平氣。所以1952年為平氣之年。

運與新運初交的日干或時幹相合而形成的平氣叫做“幹德符”。

所謂“符”,就是合的意思。乙庚和,丙辛合,丁壬合等

這些知識先做個瞭解答,後面再實際運用的講解中繼續補充,幹講理論,是明白不了的哈。

新運與前一年的月幹相合,也可以形成平氣。

中運不及年,凡運交運之月幹、日干、時幹、年干與之相合,則得其助變成平氣年。如癸巳年,火運不及,交運的日干或月幹或年幹或時幹為戊,戊癸皆為火運,得其同屬之助,故大運可由不及變為平氣。

“平氣”是怎麼產生的呢,或者說為什麼會產生“平氣”

3、運與氣相合。

運氣相合是指:當年的中運之氣,與司天之氣相合。也就是:太過的中運之氣,被在上的司天之氣抑制形成平氣。

這樣的年份再60甲子中有六個年份:

戊辰年:戊癸合化火,為火過之中運。辰為太陽寒水之氣也太過,太過之水克太過之火,形成平氣。

戊戌年、庚子年、庚午年、庚寅年、庚申年也是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