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特色:大列巴

大面包,又叫大列巴(列巴是俄語麵包的音譯),由俄羅斯傳來。被稱為哈爾濱一絕,這種大面包為圓形,有五斤重,是麵包之冠。味道也別具芳香,具有傳統的歐洲風味。出爐後的大面包,外皮焦脆,內瓤鬆軟,香味獨特,又宜存放,是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秋林牌大面包沿用傳統工藝,烘烤一小時左右外殼微焦而脆,內瓤鬆軟可口;用酒花發酵,使麵包具有誘人的酒花芳香;傳統三次發酵工藝,使麵糰發酵充分,風味獨特。

每日特色:大列巴

美食特色

大列巴是哈爾濱最有個性的特產,它被稱為哈爾濱風味食品一絕。大列巴之名,鮮明地體現了中西文化之融合,“列巴”是俄羅斯語“麵包”,因為個大,所以前面冠以中文的“大”字。初次見“大列巴”,你會被這碩大無比的麵包所驚歎,作家秦牧當年來哈爾濱有句“麵包像鍋蓋”的比喻,說的就是具有百年餘韻的秋林大列巴。它的體積比半個籃球還大一圈,標準直徑在23-26釐米之間,厚度也在16釐米以上,麵包淨重有2公斤,它的膨鬆程度比一般的麵包要厚重些,拎在手裡沉甸甸的,所以一般從哈爾濱帶這特產禮物送人可是禮重情義更重的。

大列巴是秋林食品廠專門打製的,它是秋林公司的創始人、俄羅斯商人伊萬•亞闊洛維奇•秋林引進的前店後廠的模式生產的,這大面包一烤就烤了一百多年,在這食品內容豐富多彩的今天,秋林“大列巴”依然以每天160個的限量生產,但卻一直還是供應不暇,可見它所受歡迎的程度,在哈爾濱經常見到排隊購物就是“裡道斯”紅腸和這“大列巴”。很喜歡“大列巴”的包裝,以前是白屜布的口袋,現在是無紡布上印著俄羅斯風情的花紋圖案,簡單樸素中透著別樣的風情。近年又有了盒式精製包裝,略顯豪華卻不敵布衣的純正有味。

經常是來了朋友的時候,買了“大列巴”送其品嚐這獨道的特色一絕,偶然來了興致也買回家來品嚐,但這需要細細的體味才可吃出它的味道。這種經過三次發酵工藝生產、加之啤酒花、以特有的椴木、柞木等硬雜烘烤出來的外皮硬且艮,內芯軟松的“大列巴”細品起來,面香、酒香、鹽香、果木香、乳酸香,香氣沁人,不過第一次吃你可能不太習慣它酸酸的味道,但幾次下來也許就真的喜歡上了那獨特的酸香。它有個很好的特點就是保鮮時間特別長,一般放置二十天左右不會壞。

在哈爾濱沒有哪種食品像秋林的“大列巴”一樣名揚中外,也沒有哪種食品像“大列巴”一樣能夠歷經百年仍舊滿城飄香。“大列巴”對於哈爾濱這個城市來講早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它是一種象徵,一種文化,更是這個城市歷史的見證和承載。

每日特色:大列巴

美食吃法

大列巴個頭很大,和半個籃球差不多大小,吃“大列巴”與吃一般的麵包是不一樣的,不要拿一塊就吃,最好切成片,用徽波爐烘熱後,抹上果醬,夾上奶酪,或者抹上黃油、魚籽醬,夾上火腿、香腸片如三文治般地吃,如果做點蘇泊湯與之相配,味道就純正了。也可以把列巴撕碎放到湯和牛奶裡吃,很容易消化,它獨特的製作方法對胃腸非常好。

用哈爾濱紅腸就著大列巴吃也別有一番風味,哈爾濱紅腸原名蘇聯立陶宛灌腸,音譯裡道斯灌腸。這種灌腸傳到哈爾濱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因為腸的外表呈棗紅色,所以被哈爾濱人稱之為紅腸。生產紅腸用的主要原料有肉、腸衣(動物腸衣,以豬或牛的小腸腸衣為最佳)、澱機(馬鈴薯澱粉最佳),大蒜,鹽和硝等。其中有一半是瘦豬肉,大約三分之一的肥豬肉,有的也加瘦牛肉,其餘為澱粉和調料。製作過程是,瘦肉肥肉分開,拌好鹽和硝後在低溫下(10攝氏度)醃三天,瘦肉切塊醃,肥肉則用帶皮的大塊肥肉板,抹上鹽一層層碼起來醃。醃好後將瘦肉絞成肉糜,肥肉切成塊,拌上調料和大蒜末,攪成餡。然後把肉餡灌到腸衣裡。灌好後放在烤爐內,用木頭或無煙煤烘烤,使紅腸表面乾燥柔韌,增加腸衣的堅固性,色澤變紅,驅除腸衣異味,賦予灌腸特有的香氣。烘烤大概一小時左右。然後放到熱水中煮半小時。煮熟後的紅腸,腸衣溼軟,色淡無光,所以還要用煙燻。燻烤可使產品水分降低,腸衣變幹,表面產生光澤,透出肉餡的鮮豔紅色,增加美觀,並獲得燻前的香味和一定的防腐能力。不可用明火烤,燻12小時成為成品。

每日特色:大列巴

歷史文化

大列巴(大面包)是俄國人傳統的主食。俄羅斯每個農莊只有一個麵包爐,各個家庭到麵包爐定期烤麵包。平時只在家裡吃儲存的麵包,因此麵包製作的特別大,吃時切下一片。久而久之,形成了特有的技藝和風俗。1898年俄國人在中國修建中東鐵路。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俄國人大量湧進哈爾濱。為滿足他們傳統的衣食住行需要,1900年俄國人伊萬.雅闊洛維奇.秋林開辦秋林洋行哈爾濱分行,並設立面包等食品作坊,專門生產俄國人喜歡的大列巴等傳統食品。這就是哈爾濱秋林食品廠的前身。

這種大面包香味濃郁,口味微酸,比較適宜儲存。圓形,直徑可達33釐米,四五斤重。初期,技藝主要掌握在俄國技師手裡,在哈爾濱傳承了兩代。1953年由中國政府接收,俄羅斯師傅手把手地把麵包製作工藝教給了中國師傅,沈寶聚、王佔先是華人第一代技師。至今,在哈爾濱人手中又傳承了三代。目前,哈爾濱秋林食品廠生產的大面包一直沿用的傳統手工工藝和設備。曾經有俄羅斯食品加工人士來哈爾濱參觀了大面包製作工藝後,非常感慨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具有俄羅斯風情的地域性飲食文化,並說:“這項傳統工藝在俄羅斯很多地方已經失傳了。”經過百年的沉澱,這一食品已與中國飲食文化相結合,成為哈爾濱一絕。

每日特色:大列巴

素材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發佈 粗茶有淡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