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遊記...

早聞嵩山石奇,水秀,雲詭,樹美。在這深秋收穫的時節,我們早早的從家鄉出發來到登封,奔向那古老而又神奇的嵩山。


嵩山遊記...

嵩山,堯舜時代稱"外方";夏禹時稱"嵩高"、"崇山";周平王東遷洛陽後,始定"嵩嶽山"為中嶽,以後各代均稱嵩山為中嶽,中嶽嵩山東西長達60千米,共有七十二峰,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其主峰海拔1512米,氣勢磅礴,猶如橫臥的巨人,古人說"嵩山如臥",明朝的著名文學家袁宏道,則說嵩山像一條很清瘦的臥龍,道出了嵩山獨特的形體特徵。而在我們眼中,嵩山正面奇峰突峻,繞到後面觀之卻山勢逶迤,特別是在少林寺方向看,山形起伏綿延,其中隱隱勾勒出一尊橫桓於天地間的臥佛。





太室山和少室山,兩座高山層巒疊嶂,綿延起伏於黃河南岸。自古以來,它們引起了許多詩人的遐想,吸引了無數遊客的關注,於是歷代的墨客騷人、僧道隱士以及帝王將相,根據這些山峰的形態和麵貌。差不多給每一座山峰都起了美麗的名稱,遂有七十二峰之說。在這些群峰的環抱裡以至峰頂之上,逐步蓋起了無數的梵宇琳宮、道院僧房。於是乎古代的帝王們也在這裡建立行宮,學者們也在這裡建立書院,隱士們也在這裡沽名釣譽,尋找做官的捷徑,而今我們則在這裡尋幽覓古,飽覽大好風光。


嵩山遊記...

嵩山遊記...

既來嵩山,當然要爬山。一條仿是通天的石階,直直的豎在我們面前,疏懶的身體,在最初的興奮過後,很快就疲憊不已。咬咬牙,堅持過了“極點”,沉重的雙腿慢慢變得輕鬆起來,山風也分外的清爽。山路邊處處點綴著藍茵茵的小花,旋轉回環的溪水一路伴我們同行。在曲折的羊腸小道上,在陡峭的絕壁中,我們沿著不足兩尺的小徑,朝著頂峰進發。


嵩山遊記...

嵩山遊記...

在三個小時的艱辛後,我們終於來到了嵩山的最高處,放眼望去,群山疊嶂,綿延不絕,心胸豁然開朗,登時領略到杜夫子當年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山風撲面,送來遠處的鐘聲,我的思緒不由得隨著悠遠的鐘聲飄揚; 這裡沒有高聳入雲的大廈、鋪天蓋地的廣告、川流不息的車輛…… 它有的只是青山,只是綠水,只是古老的寺廟和親切自然的鄉民。

嵩山遊記...

在春雨瀟瀟或秋風拂面的時節,我們都能在這塊土地上感受到傳統文化在這裡的積澱。在這裡,遍地都鋪就著陳年往事,它們或因喜劇而美麗,或因悲劇而悠久,我們此時此刻的凝視和懷想,不知會不會被哪一位後人所知,而十年前、百年前、千年前的古廟明月,頌經梵唱,又恰是一江春水,如此地感動著我們。


嵩山遊記...

嵩山遊記...

這感動是因為尋覓,因為歷史,歷史讓我們輪迴著生命,收穫著浮名。我們所以感動,是因為它真實,有多少祖先在民族這條長河裡,生生世世揹負著精神的纖繩,感昭日月。





下山的路上我們看到,嵩山有許多人還住在舊房裡,古老的民居不像古代的建築那樣精雕細鑿,飛簷翹脊,鎖窗朱戶,它是高大的,古樸的,實用的,高牆、厚壁、圓門、小窗,告訴我們他們自在,悠然,平和。他們與高速公路和來去匆匆恍若隔世。


嵩山的美更在於有許多的山,前後左右,青樹翠蔓,那蓬勃的綠色給這些古老的建築又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山旁還有水,是一條條歡快的小溪,青山綠水,相依相偎,剛柔相濟。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秀而川輝。每日每月,或朝霞滿天,或夕陽西下,或櫛風沐雨,或披星戴月,我們就走在這山水之間,感受著這大自然的平靜與和mm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