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違紀違法案件表明,許多領導幹部墜入腐敗深淵,是由於被形形色色的「有心人」作爲「獵物」圍獵,或不知不覺或半推半就掉入的。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這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圍獵又稱打圍、畋獵,是人類早期的一種生存手段,後來被遊牧民族傳承下來,作爲一種粗放的生產生活方式。一般來說,打什麼就圍什麼

大量違紀違法案件表明,許多領導幹部墜入腐敗深淵,是由於被形形色色的“有心人”作為“獵物”圍獵,或不知不覺或半推半就掉入的。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這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圍獵又稱打圍、畋獵,是人類早期的一種生存手段,後來被遊牧民族傳承下來,作為一種粗放的生產生活方式。一般來說,打什麼就圍什麼,獵物不同、策略各異,因此有虎圍、狼圍、豬圍、羊圍、兔圍之分。獵人發現獵物後,不失時機地撒狗放鷹,同時踩鐙磕馬、開槍放箭,主要不是為了現場射殺獵物,而是驅趕獵物前往布有誘餌和陷阱的區域,圍追堵截、一舉俘獲。更好的是把幼小的獵物圈養起來,以備食物短缺時之需。圍獵是鬥智鬥勇的過程,一旦成功捕獲心儀的獵物,獵人們會興高采烈,不僅當下衣食無憂,而且一段時間的生活也有了保障。所以,將別有用心拖領導幹部特別是有長遠利用價值的領導幹部“下水”稱之為“圍獵”,可謂十分貼切。  許多故事裡都有“狡猾的狐狸鬥不過聰明的獵人”的橋段,足見圍獵並不簡單。現實中,對領導幹部的“圍獵”更是複雜多樣。總結查辦的違紀違法案例,圍獵的方式主要有情感投資、投其所好、迂迴包抄、利益輸送、要挾威逼、綜合獵殺等,手段無外乎通過打金錢牌、嗜好牌、感情牌、影響牌、恐嚇牌,利誘威逼,迫其就範,真可謂“處心積慮,無所不用其極”。那些以各種面目出現的“獵手”,表面重情重義,實則奸詐狡黠。他們挖空心思尋找對象弱點,緊盯不放、耐心十足,哪怕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不達目的絕不罷休,讓人“防不勝防”“難以抵擋”。而且,一有“風吹草動”或者“東窗事發”,他們會在第一時間撕下溫情的偽裝,不惜犧牲“獵物”,只求自保。可以說,比起鳴槍流血的打獵,這種兵不血刃的“圍獵”其冷酷兇殘毫不遜色,纏繞其中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有時勝過最好的劇本。  真正的危險,往往沒有明顯徵兆。人類覺察潛在危機的能力,也遠沒有自以為的那麼強大。森林裡的動物常常對誘餌充滿警惕,一旦覺得有詐,便會本能地選擇遠逃。然而,不少領導幹部對於“圍獵”與“被圍獵”的風險,既缺少應有的警覺,也缺少遠離誘惑的理智和脫身逃離的果斷。從媒體披露的案情看,遵義市委原書記廖少華、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以及劉鐵男、王敏這樣的大“老虎”,他們或積極迎合“圍獵”,或熱衷被人“圍獵”,最終而至“欲罷不能”,在溫水慢燉中走向毀滅。  縱覽那些倒在“圍獵”攻勢中的腐敗分子,其情形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被動接受型,叫人牽著走。有的起初對各種誘惑小心防範,但終因自制力不強而沉淪,有的招架不住“身邊人”的鼓動攛掇,在人情網的籠罩中丟盔棄甲,有的小辮子一大把,被人牽著鼻子一步步走向腐敗深淵。另一類是主動迎合型,甘於“被圍獵”。這些人視公權為私器,對權力所能兌現的利益錙銖必較、盤算於心,與“獵手”一拍即合,同流合汙。“圍獵”的目標表面看是領導幹部,但其本質卻是對公權力的侵犯、對公共資源的竊取,是對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損害。無論主動或被動,其後果都是滋生腐敗,既敗壞黨員幹部形象,又蠶食社會公平正義,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  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對共產黨人來講,動搖了信仰,背離了黨性,丟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圍獵”中被人捕獲。黨員幹部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修養,堅守道德底線,不給圍獵者以任何可乘之機。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釋放了“圍獵”必究的強烈信號。相信經過持續努力,“圍獵”和甘於被“圍獵”交織的問題一定會得到遏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