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面臨歐盟43億歐元罰款 安卓系統「排他」問題是被罰原因

谷歌面臨歐盟43億歐元罰款 安卓系統“排他”問題是被罰原因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因為安卓系統,谷歌公司面臨歐盟開出的43億歐元罰單,這是當地時間18日彭博社報道的情況。這一罰單如成行,將是歐盟目前為止發出的最高額罰單。去年歐盟同樣對谷歌開出罰單,罰金24億歐元。

經濟觀察網向谷歌中國方面進行求證,併發送採訪提綱到指定郵箱,截至發稿時郵箱未收到回覆。

據瞭解,此次歐盟對谷歌開罰單的理由是,谷歌通過安卓移動操作系統的優勢,維持其在互聯網搜索領域的主導地位,並要求手機制造商預先安裝谷歌服務和應用程序。如手機制造商要使用Google Play應用商店,就須安裝谷歌的瀏覽器和搜索引擎。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戚聿東認為,谷歌這種做法構成了反壟斷法中的“捆綁”銷售和排他性協議,這就構成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儘管谷歌認為,競爭對手的應用程序只需下載即可使用,即便谷歌應用程序是預裝或捆綁在手機上,也不可能將競爭對手拒之門外,但“捆綁銷售”做法一般適用於“本身非法”原則。

戚聿東進一步向記者解釋,一般來說,壟斷結構本身並不違法,違法的是壟斷結構下的壟斷行為。谷歌此次違反歐盟有關反壟斷法而遭到鉅額處罰,與先前微軟、高通、蘋果等高科技公司在世界各地頻頻遭受反壟斷起訴一脈相承。

研究機構NetMarketShare公佈的今年5月份瀏覽器市場份額數據顯示,谷歌Chrome瀏覽器市場份額遙遙領先,達到了60.98%,隨後是微軟IE和火狐FireFox。在4月份,谷歌Chrome瀏覽器市場份額更高,達61.69%。谷歌的反對者認為,這與安卓系統的“排他”性有關聯。

安卓是一種主要使用於移動設備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由谷歌公司領導及開發。早在2011年8月,安卓手機就佔據全球智能機市場48%的份額,躍居全球第一。《第一財經日報》援引谷歌反對者的數據說,谷歌在歐洲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到74%。數據調查機構CIRP數據顯示,2018年6月,採用安卓系統的手機在美國所有手機激活量中佔了63%。

7月18日,谷歌市值為8230億美元,僅次於蘋果和亞馬遜,是美國頂級互聯網巨頭。谷歌是一家旨在向儘可能多的人提供數據捕獲工具的服務公司,在搜索及廣告投放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谷歌近年來多次在多個國家遭遇反壟斷訴訟。在歐洲,歐盟委員會2010年就對谷歌搜索業務展開正式反壟斷調查。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瑪格麗特·維斯特格2015年4月上任歐盟競爭事務專員以來,對谷歌採取了更為強硬的審查措施。去年穀歌因為線上購物工具搜索違反歐盟相關反壟斷法律規定,被開出24億歐元罰單。此次43億歐元新罰單,再一次突破歐盟針對該公司反壟斷調查中最高金額記錄。

在美國本土,谷歌也曾遭反壟斷調查。過去7年來,美國商戶點評服務Yelp等公司不斷提出投訴,指控谷歌濫用了搜索引擎的優勢地位,美國FTC展開了反壟斷調查,但是FTC最終並未採取嚴厲措施。

除了歐盟之外、俄國、韓國等國的反壟斷機構也曾經對谷歌展開調查,並且開出了金額不等的罰單。巴西、印度扥國家反壟斷部門也分別針對谷歌搜索廣告行為、付費搜索服務等行為進行調查。

其實,不僅僅是谷歌,微軟、IBM等國際互聯網巨型平臺也同樣遭遇多次反壟斷訴訟。戚聿東認為,互聯網巨型平臺具有強大的單邊或多邊網絡外部性,造成強者恆強、贏家通吃的經濟效應。此時,這些科技寡頭很容易憑藉市場支配地位產生壟斷行為,如“蘋果稅”、大數據算法“殺熟”、“二選一”等排他性協議、通過收購兼併直接消滅潛在競爭對手等壟斷行為。

“此次谷歌反壟斷案件給了高科技互聯網企業以深刻的啟示和教益,” 戚聿東對經濟觀察網說,各國反壟斷法是高懸在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它旨在保護市場競爭,通過競爭來促進資源最優配置,實現消費者福利最大化。“企業市場支配地位是一種競爭優勢,但這種競爭優勢萬萬不可轉化為對消費者的‘盤剝’和對競爭對手的‘排斥’,否則就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必將遭到各國反壟斷法的處罰,甚至可能遭致被‘肢解’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