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經濟:揚帆正當時|宏觀經濟

中国民营经济:扬帆正当时|宏观经济

民營經濟作為國家基石,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民營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市場準入與隱性壁壘問題,產權保護與公平競爭問題,以及稅費負擔重和融資難融資貴。民營經濟的發展關係到中國經濟的未來。解決民營經濟困境的根本之策是:打破壟斷,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放寬民營企業准入領域,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構建新型政商關係。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保護企業家精神,提振企業家信心,穩定企業家預期。深化金融改革,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重要基石

民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穩定就業的重要主體、是政府稅收收入的重要支撐、是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動力、是社會財富和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國家強盛的重要基石。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我國民營企業以較少的資源佔有和使用,創造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繳納了50%以上的稅收,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民營企業體系,就沒有現代產業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就是支持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民生問題是就業問題。最近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要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對我國就業的貢獻功不可沒。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建立就是從民營企業開始的,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發展也是依靠民營企業推動的。統計數據表明,1992年全國民營企業只有13.9萬家,到2017年底民營企業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國家工商管理局表示,我國在民營企業中就業的人口達到3.1 億。

對於一國政府來說,稅收問題關係到民生保障和社會公平。民營企業對我國政府稅收的貢獻有目共睹。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民營經濟的稅收貢獻率為50%。在一些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民營企業的稅收貢獻率要更高一些,2017年福建民營企業貢獻的稅收佔全省稅收的70%左右。福建泉州作為我國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民營企業對稅收的貢獻超過 80%。

對於一個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來說,最終取決於企業的競爭力。近年來,我國民營企業較快發展,勞動生產率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出現了一批像華為、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高科技民營企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佔據了重要地位。一些民營企業已經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逐步形成以大規模和專業化為特徵的產業集群。相關數據顯示,我國 65%的專利、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

二、面對挑戰

最近一個時期,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得很快,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背景下,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民營經濟發展面臨挑戰。

一是市場準入與隱性壁壘問題。與國有經濟相比,民營經濟發展所受到的各種約束依然較為嚴重,諸如石化、電信、汽車、航空、航運、電力、外貿、銀行、證券、保險等部門,主要由國有經濟壟斷,民營企業很難進入。在一些科技研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領域,民營企業仍然面對“玻璃門”、“彈簧門”和“旋轉門”。

二是產權保護與公平競爭問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不斷加快,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各類財產權都要求有完善的產權保護制度作保障,人們對產權明晰和產權保護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但是,目前我國產權保護制度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未能實現對不同所有制經濟產權的平等保護。重視公有產權保護、輕視私有產權保護的現象時有發生,利用公權力侵害私有產權和民營企業資產等現象依然存在。“比如說有些機構的業務人員認為,給國有企業提供貸款是安全的,但給民營企業貸款政治上有風險,寧可不作為,也不犯政治錯誤。”

三是稅費負擔重和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國工商聯的調研資料表明,2017年,我國民營企業的用工成本上升、稅費負擔重、融資難和融資貴仍然是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前三大影響因素,分別佔比61.40%、54.80%和50.80%。

三、政策建議

一是放寬民營企業准入,拓展民間投資空間。打破壟斷,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建立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廢除對民營經濟的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消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不合理障礙,對政府承諾的放寬民營企業准入領域,要加大力度督促推進。”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相信市場、尊重市場,耐心培育市場,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社會氛圍。

三是加強產權保護,完善平等保護產權的法律制度。堅持“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的原則,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保護產權不僅要包括保護物權、債權、股權,也要包括保護知識產權及其他各種無形財產權。進一步完善政府守信機制,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政府公信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四是保護企業家精神,提振企業家信心,穩定企業家預期。企業家才能與土地、勞動力、資本一樣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是稀缺資源。“我們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我們要發展民營經濟,必須珍惜和保護企業才能。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的市場環境,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社會環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更好地發揮企業家作用,穩定企業家預期。

五是深化金融改革,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意願和能力,金融機構對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在貸款發放、債券投資等方面一視同仁。各大商業銀行準確把握民營企業的發展特徵,提高風險定價能力,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構建服務民營企業的商業可持續模式。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促進中小企業利用多種方式直接融資。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支持發展民營金融機構。

個人學術看法,與供職單位無關。本文編輯:丁開豔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中国民营经济:扬帆正当时|宏观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