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智毅:儘快完成數字金融的轉型變革|財富管理周報


鄧智毅:儘快完成數字金融的轉型變革|財富管理週報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18第六屆年會暨與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戰略合作簽約”於10月13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全球格局變化下的風險化解與財富管理轉型。東方資產總裁、CWM50成員鄧智毅出席並演講。

鄧智毅稱,從某種意義上講,現有的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是一種落後的金融形態和一種落後的經濟形態之間的關係。從國家的政策到金融的機構,都空前的努力,但十八般武藝全用光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是很難有革命性的改善改進。

如何探索一種新的效率的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

鄧智毅認為,金融首先要推進改革,儘快完成數字金融的轉型變革,同時金融要擁抱和助推數字經濟,只有這樣才能找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新的效率模式、新的效率途徑。

以下為演講摘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尊敬的曉霞司長,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的分論壇題目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提升:模式與路徑”。換句話說,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有哪些新的模式,哪些新的路徑和哪些新的方式方法,是要回答這個問題。

比較巧的是,我曾經也對金融效率發生過興趣,2003年的時候中國金融出版社出了一本書叫《金融效率制度性分析》,我在這本書裡提出了一個金融效率分析的框架,也就是說把影響金融效率的一些主要因素梳理出來。我在那本書裡建立了這麼一個框架,金融產權、金融結構、金融市場、金融創新以及金融機構內部的治理和金融的外部環境,這六個因素可能是影響金融效率最為關鍵的六個因素。

現在15年過去了,回過頭來看,這個框架基本是成立的,但是時過境遷,我們發現影響金融效率的因素又有了很多重大的變化,這是我昨天晚上考慮這個題目的第一層想法。

從一個歷史的長鏡頭來看,我認為對於文明的劃分有不同的維度、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提法,但是在我看來,通過提煉,我認為發展到今天,我們人類的文明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個是農耕文明,第二個是工業文明,第三個是正在進行或者拉開序幕的數字文明。與之相對應的經濟形態也有三種,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正在興起的數字經濟。

我們知道農業經濟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也有商品交換,但只有在實在無法自我滿足的條件下才會被迫去尋找交換。與之相對應的金融形態也有存在,那就是高利貸、當鋪、票號等等。相對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是一個極大的進步,可以說勞動的方式空前優化,勞動分工空前精細,勞動節奏空前同步,勞動組織也空前的標準化。

我們知道發明工具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個重要特徵,發明工具,背後實際就是一個分工效率的提升。工業經濟極大的豐富和繁榮了人類物質文明的成果,機械化大生產和企業化組織的誕生,是提高效率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但是我們在研究效率的時候有一種理論也告訴我們,就是細胞不可能無限這麼分裂,生物鏈也不可能無限的這麼拉長,在自然界就存在這種現象,當分工越來越細化、組織越來越龐大時,如果沒有一種統一的力量,最後就會形成一個形態和結構的斷裂。在過去的工業文明、工業經濟中很難找到一種根本的迴歸力量和統一的力量,或者說我們尋找不到一個根本的因素來解決這個無限分工、無限拉長的問題。

數字經濟的萌芽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力量的曙光,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萌發,與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加速向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滲透,可以說是與傳統的各行各業形成深度的融合,提高了資源利用的效率,降低了資源配置的交易成本,培育了一個又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給全社會各行各業都能夠賦能,並形成了革命性的新的動能。

這裡我想講一個小小的故事,在越戰的時候,我們大家都聽說過有一個叫胡志明小道,當初越南是我們的戰友、革命兄弟,我們要支持他,我們開闢了一條胡志明小道,把我們的武器、糧食、供給支持他,但是我們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無論是白天晚上或者深夜,我們一動,美國的飛機大炮就來了,為什麼,後來發現美國那時就有物聯網了,他把幾萬個傳感器放在路上,我們一動他馬上就知道。

我理解這就是最初的物聯網,發展到今天,可以說遙感技術已經可以小到每一個沙粒裡去感知。與此同時,通過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我們最終可以把這些海量的數據把它收集起來,不僅僅是收集,而且進行一個優化計算和迴歸,這就是我們現在一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能夠進一步指導人民怎麼能夠躲開這種擁堵點,優化我們管理的一些方案。這實際上就是數字成為了天下大同的力量,數字也成為天下回歸統一的一個力量。

可以講數字經濟正在開啟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帶動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生產關係的重構、經濟結構的重組、生活方式的鉅變。通過這種變化,我們越來越能感受到數字技術磅礴的生命力。

金融作為經濟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毫無疑問也對我們的金融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最近有一個微信衝擊力很強,BAT裡的某一家已經開始玩保險了,這個跟過去的玩法完全不一樣,門檻空前降低,大數據急劇擴大,已經在微信上賣保險,第一個開賣的就是醫療保險,與傳統的保險可以說是完全不同,將對傳統的業態形成一個巨大的衝擊。

我感覺這只是數字經濟對我們金融影響的冰山一角,從某種意義上講,現有的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我說的也許有點極端,但是也可以這麼去理解,是一種落後的金融形態和一種落後的經濟形態之間的關係。我們很努力了,從國家的政策到金融的機構,空前的努力,包括融資難、融資貴,十八般武藝全用光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是很難有革命性的改善改進,效果欠佳。我昨天晚上就在想,能不能探索一種新的效率的模式,或者探索一種新的效率的途徑來解決。

最後有兩點建議:

第一,金融行業本身要積極的擁抱數字文明和數字經濟。

可以說我們金融天生的就是數字形態,可以說向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轉化有天然的優勢,但是在我看來,到目前為止,整個我們金融行業向數字金融這個切換和轉換的過程是起了一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所以數字金融的意識、數字金融的戰略、數字金融的技術、數字金融的模式、數字金融的組織以及數字金融的監管等等很多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更不用說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所以我特別認同今天上午忠民理事長提到的我們要高度關注數字基礎設施,以及這個數字基礎設施給我們傳統金融的場景帶來的變化,以及這種傳統金融場景的變化之後的傳統金融的這種邏輯也會發生根本的變化,這一點我是高度認同他的。

第二,通過體制外的生存來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率。

為什麼說是體制外,因為在傳統的,我剛才說了,如果用一種落後的金融形態去支持一種落後的經濟形態,怎麼轉也就在那個閉環裡。放眼未來,我覺得我們的金融要投向更多的數字工廠、數字車間、數字項目、數字家庭、數字影院、數字醫療以及神經芯片和超導材料等,這些都是構成未來數字經濟的一些新的點,不代表全部,投這些方向,怎麼做怎麼有、怎麼做怎麼成,因為這些代表了現金的生產力,代表了先進的生產方向。

如果現在還是侷限於傳統的,我在開“兩會”時,有位副總理到我們團去的時候,說了一個跟外界不大一樣的,外界說我們現在兩百多種產品是全世界第一,他告訴我們,如果細分的話,我們國家到今天為止已經有兩千多種林林總總的商品產量全世界第一位,如果我們不在體制外尋找一片新的天地,在這個裡面轉來轉去,最後效率很明顯的就得不到提高。

總之,金融首先要推進改革,儘快完成數字金融的轉型變革,同時金融要擁抱和助推數字經濟,只有這樣才能找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新的效率模式、新的效率途徑。

最後用一句話來概括我昨天晚上的想法,我希望用一種新的金融形態來支持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只有這樣我們的效率才會有一個根本的提升。

謝謝大家!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