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車23年的老列車員,和你聊聊客車熱水壺那些事兒

40年風雨兼程

40年砥礪前行

改革開放40年來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綜合國力顯著提升

人民生活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國際地位和國際形象日益提升

這40年同樣也是鐵路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鐵路面貌發生了全方位的巨大變化

跑車23年的老列車員,和你聊聊客車熱水壺那些事兒

一位在乘務崗位工作23年的退休職工

聊起40年客車茶壺變化

感慨萬千

我與茶壺的不解情緣

前幾日,我乘坐呼和浩特到烏蘭察布的高鐵列車探望母親,開車不久,列車工作人員推著小車為旅客送水,車上放著保溫壺和一次性水杯,看到列車員拿著保溫壺為旅客倒水的這一幕,幹了23年乘務工作的我,往事一幕幕浮現在腦海裡。

跑車23年的老列車員,和你聊聊客車熱水壺那些事兒

22型客車

1980年7月,我被分配到包頭客運段工作。經過段、教育室、車間三級崗前教育後,分組、定崗、排班,我到班組進行現場學習。那時,車體是21/22型車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綠皮車”。夏天,車廂內的電風扇雖然在轉,但空氣仍然是熱的,旅客只有打開窗戶,才能感受到絲絲涼意。蒸汽機車的煙氣、煤灰順著車窗往車廂裡鑽,在上坡道,靠近機車的車廂還不時落下火星,我和師傅們只能不停地清掃、擦抹,竭力給旅客創造一個乾淨整潔的乘車環境。

跑車23年的老列車員,和你聊聊客車熱水壺那些事兒

跑車23年的老列車員,和你聊聊客車熱水壺那些事兒

燒鍋爐

衛生保持只是客車運行中的小事。保證旅客喝上開水,是乘務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乘務員最頭疼的問題,所以把燒鍋爐送水看得比吃飯睡覺還重要。

多長時間添一次煤、多長時間清一次煤焦、多長時間加一次水,乘務員都牢記於心。每次接水是最令人犯怵的,燒開後的水,要接到近半米高的大鐵皮桶內,這對於大多數是女性乘務員來說都是一項極大的考驗。

跑車23年的老列車員,和你聊聊客車熱水壺那些事兒

檢查鍋爐房壓力

開水接好後,就要提上送水的小車,到車廂內為旅客倒水。送水的水桶不僅大,而且出水嘴有4到5釐米粗。那時的水杯基本都是玻璃的,導熱快,所以倒水前我們要在水杯與手掌間墊一塊毛巾,防止燙手。

跑車23年的老列車員,和你聊聊客車熱水壺那些事兒

跑車23年的老列車員,和你聊聊客車熱水壺那些事兒

鍋爐燒的時間長,清理煤焦也是個力氣活,大塊的煤焦被勾出爐膛,從兩尺多高的爐門落下來,熱氣裹挾著煤灰急速飛散,刺鼻的焦味讓人有一種窒息感。瞬間,人的頭上、臉上、身上還有車廂風擋連接處,都落滿了灰塵。

一趟班5天下來,整個人累得跟散架了似的。

參加工作的第十個年頭,原來的22型車廂也逐步淘汰,更換成25B型車廂,我幹過列車員、安全員、列車長,後來晉升到車隊長。燒水設備從鍋爐變為了電茶爐,送水桶變成了鋁茶壺。沒幾年,車體升級為25E、25G型車廂,普通茶壺也變為了暖壺、保溫壺。現如今,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送水了。

跑車23年的老列車員,和你聊聊客車熱水壺那些事兒

跑車23年的老列車員,和你聊聊客車熱水壺那些事兒

每次車隊新職人員培訓時,我總要對他們講述客車茶壺的變遷,這是對他們奮發向上的激勵,也是自己從前工作的回憶,其中還有親身見證鐵路鉅變的喜悅。

現在,我已退休一年。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每每看到鐵路人風雨中作業、節日裡堅守、崗位上奉獻的場景,心裡就會激起層層漣漪,我為他們驕傲,被他們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