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车23年的老列车员,和你聊聊客车热水壶那些事儿

40年风雨兼程

40年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40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日益提升

这40年同样也是铁路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铁路面貌发生了全方位的巨大变化

跑车23年的老列车员,和你聊聊客车热水壶那些事儿

一位在乘务岗位工作23年的退休职工

聊起40年客车茶壶变化

感慨万千

我与茶壶的不解情缘

前几日,我乘坐呼和浩特到乌兰察布的高铁列车探望母亲,开车不久,列车工作人员推着小车为旅客送水,车上放着保温壶和一次性水杯,看到列车员拿着保温壶为旅客倒水的这一幕,干了23年乘务工作的我,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

跑车23年的老列车员,和你聊聊客车热水壶那些事儿

22型客车

1980年7月,我被分配到包头客运段工作。经过段、教育室、车间三级岗前教育后,分组、定岗、排班,我到班组进行现场学习。那时,车体是21/22型车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绿皮车”。夏天,车厢内的电风扇虽然在转,但空气仍然是热的,旅客只有打开窗户,才能感受到丝丝凉意。蒸汽机车的烟气、煤灰顺着车窗往车厢里钻,在上坡道,靠近机车的车厢还不时落下火星,我和师傅们只能不停地清扫、擦抹,竭力给旅客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乘车环境。

跑车23年的老列车员,和你聊聊客车热水壶那些事儿

跑车23年的老列车员,和你聊聊客车热水壶那些事儿

烧锅炉

卫生保持只是客车运行中的小事。保证旅客喝上开水,是乘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乘务员最头疼的问题,所以把烧锅炉送水看得比吃饭睡觉还重要。

多长时间添一次煤、多长时间清一次煤焦、多长时间加一次水,乘务员都牢记于心。每次接水是最令人犯怵的,烧开后的水,要接到近半米高的大铁皮桶内,这对于大多数是女性乘务员来说都是一项极大的考验。

跑车23年的老列车员,和你聊聊客车热水壶那些事儿

检查锅炉房压力

开水接好后,就要提上送水的小车,到车厢内为旅客倒水。送水的水桶不仅大,而且出水嘴有4到5厘米粗。那时的水杯基本都是玻璃的,导热快,所以倒水前我们要在水杯与手掌间垫一块毛巾,防止烫手。

跑车23年的老列车员,和你聊聊客车热水壶那些事儿

跑车23年的老列车员,和你聊聊客车热水壶那些事儿

锅炉烧的时间长,清理煤焦也是个力气活,大块的煤焦被勾出炉膛,从两尺多高的炉门落下来,热气裹挟着煤灰急速飞散,刺鼻的焦味让人有一种窒息感。瞬间,人的头上、脸上、身上还有车厢风挡连接处,都落满了灰尘。

一趟班5天下来,整个人累得跟散架了似的。

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原来的22型车厢也逐步淘汰,更换成25B型车厢,我干过列车员、安全员、列车长,后来晋升到车队长。烧水设备从锅炉变为了电茶炉,送水桶变成了铝茶壶。没几年,车体升级为25E、25G型车厢,普通茶壶也变为了暖壶、保温壶。现如今,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送水了。

跑车23年的老列车员,和你聊聊客车热水壶那些事儿

跑车23年的老列车员,和你聊聊客车热水壶那些事儿

每次车队新职人员培训时,我总要对他们讲述客车茶壶的变迁,这是对他们奋发向上的激励,也是自己从前工作的回忆,其中还有亲身见证铁路巨变的喜悦。

现在,我已退休一年。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每每看到铁路人风雨中作业、节日里坚守、岗位上奉献的场景,心里就会激起层层涟漪,我为他们骄傲,被他们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