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城市不斷在成長,小巷慢慢在退縮,小時候的你,是否也有住在小巷裡的經歷呢?

在小舒看來,小巷是人間煙火之地,清晨你可以聽見洗漱聲、開門聲、門軸轉動吱吱聲音,這時巷中傳來上井打水時空吊桶撞擊井沿的聲音,隨著小巷的迴音,告示巷中居民一天生活的開始。

在泉州西街,就有各種交錯的小巷,這裡大多住著較為年長的老人家,他們或是想要守著老家,或是喜歡小巷裡的古城生活。

連接著西街與花巷的井亭巷,因該巷北端有明代萬曆年間(公元一五七三一六二○年)建造的定心塔一座、玉泉井一口,並建有一亭而得名。(此亭現已消失,無從考證)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定心塔,又叫“城心塔”,象徵著泉州古城中心。清·乾隆《泉州府志》記載,明·萬曆年間建造,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定心塔採用樓閣式五層五簷,塔身由紅磚砌築,外塗白灰,平面呈八角形,高約4.5米。下有花崗岩砌築的塔座,依稀可見“南無阿彌陀”五字,另側有“乾隆十四己巳(1749)年(重)興”。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與定心塔一牆之隔的玉泉井。原來沒名號,明·萬曆年間建造城心塔後,即稱其“城心井”。至於何時改稱玉泉井,不甚了了。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傳說中的定心塔,是風水寶塔,而塔邊的玉泉井,也因為旱時不涸而被鄉親們奉為甘泉。

保留夯土牆 開“窗”透塔

近日,因通政社區營造中的觸井生情項目,對定心塔所在地外牆進行了微景觀改造

觸井生情社區營造項目組的小夥伴們,自稱泉城淘井隊員,在充分社區調查、與居民溝通的基礎上,達成關於“定心塔——三孔井”周邊環境微改造的共識:保護夯土牆,開窗現塔,整治井畔花壇,淘井浚泉,拓寬井畔勞動空間等。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這片一開始被提議推倒的夯土牆保留了下來,閩南古建專家姚洪峰說,考慮到城區內的夯土牆越來越少了,建議保留夯土牆,這也是對古老民間建築工藝的一份記憶。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夯土牆上加上冰盤簷,可以減少雨水的沖刷,更好地保護牆體。”——姚洪峰表示。

圍牆有了“窗” 人心也開放了

原本在圍牆內的定心塔“開放了”,雖然只是一扇小小的窗,但這是社區幹部和熱心人士,通過與當地居民近半年的溝通,才得到的當地住戶的信任與支持。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定心塔周圍三戶人家因社造而開放,其公共空間營造也有很大的邁進,降低圍牆,減弱邊界,能有利於鄰里關係。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微改造前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微改造後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在這個意義上,“開放”的不僅僅是居民的圍牆,更是老牆內居民的“心宅”。這才是真正的意義,因為泉州不是恢復宋元時期的泉州,而是新時代“開放的泉州”。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今天早上,小舒一早趕到井亭巷,發現這扇窗已貼上了“窗花”。窗孔雖然有點小,但依舊可以“窺見”牆內的塔身。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後續,定心塔附近的“三孔井”與“玉泉井”,也將通過觸井生情項目,進行微改造,讓市民與遊客通過井邊的故事,來了解泉州的人文歷史。

井亭巷的故事

自古以來,井亭巷便以多出文人而著稱。有明朝高官二部侍郎,還有探花、進士數十人。近現代的井亭巷,也是出文人的地方,有原華僑大學的校長、現任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校長莊善裕,有泉州各重點中學高級教師,還有不少政府官員等等。難怪這裡的居民在言語間總有一絲優越感:井亭巷是條文明巷。

井亭巷還出過很多“名人”,比如當年很有名的梨園戲《陳三五娘》的主演,名叫烏水,就住那裡。每當她從巷子裡走過,知道的人就會小聲相報說,她就是“五娘”哦。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井亭巷還出過一位小有名氣的足球運動員,姓許。後來全家遷到美國去了。

井亭巷17號鄭卻疾故居。鄭卻疾,泉州公立中醫院院長鄭燕汀之子,頗負才名。曾主編晉江中醫公會學術刊物《醫藥月刊》一至五期。鄭卻疾因思想進步,並具相當的交際組織能力,曾作為地下共產黨員,陷於國民黨憲警囹圄多年,橫遭審訊。鄭卻疾未入獄前,著有《疾病的自然療法》、《霍亂通論》、《陰陽五行論》、《四言診斷綱要》等書。

據鄭卻疾的孫子鄭劭鵬回憶,爺爺是名地下黨員,1927年廈門黨組織派來泉州工作的同志利用一書店作為黨的聯絡站,聯絡站1926年就建立,負責人就是鄭卻疾。“爺爺用的名字是鄭俊哲,公開身份是中醫公會醫師。他的聯絡站負責接待來泉的共產黨員,後來又參與組織開展了許多活動。但這些情況我們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瞭解到。”鄭卻疾當年被國民黨關押審訊,出獄僅十一天就過世了。那時,鄭劭鵬的父親只是尚不懂事的幼童,鄭劭鵬的奶奶又是家庭主婦,對鄭卻疾工作上的事情知道得不多。“奶奶說過爺爺經常外出,一去就是一星期,只告訴家裡要出去幫人看病,但她並不知道爺爺是地下黨員。”

本期討論

關於“定心塔”的名字,有人認為應該叫“城心塔”,意為泉州古城的中心點,即以城心塔為圓心,向古代泉州城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塗門、水門、新門走去,除了水門稍近之外,塔與其他六門的距離大致相等。

定心塔畔開了窗,老巷民宅透新光!

審核 │ 知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