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住宅1.1套,總量已經過剩,地產商們還在瞎忙活啥?

房地產行業經過三十多年發展,大大小小的房地產商瘋狂拿地蓋樓之後,我國現在到底有多少套房子?日前,這個數字終於有了官方說法。

最近,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房地產商會聯盟主席顧雲昌在一個論壇上表示,現在中國住宅人均1.1套,人均建築面積大概在35平米-40平米之間。如果這個數據靠譜,按照我國人口總數測算,我國現在就有住房15.2億套。


中國人均住宅1.1套,總量已經過剩,地產商們還在瞎忙活啥?


早在2013年,房企龍頭萬科也做了一個預測模型,結果是已經建成和在建房屋的總套數,是中國家庭戶數的1.2倍,按照這個模型,在當時中國的房子總量就夠用了。

既然房子已經這麼多了,為什麼房地產商還在到處拿地搞開發,一線城市的房價為什麼還那麼高?年輕人覺得買房仍然遙不可及?

一是因為隨著城鎮化進程,大量的農民轉化為城市戶口,就必然要在城鎮中買房居住,對住房產生了新的需求;二是人口從經濟不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流動,造成一線城市的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的供需關係失衡,大量新增人口有買房需求,直接推高了房價。


中國人均住宅1.1套,總量已經過剩,地產商們還在瞎忙活啥?


還有個原因是隨著社會人均財富的差異加大,有些人手裡有幾套、十幾套甚至幾十套房,有人卻傾全家之力僅能貸款買上一套。

總之一句話,就是人口、財富與住房資源之間的不均衡、不匹配造成了目前房地產總量過剩,但局部地區房價高、買房難的情況。

如此看來,大家不同擔心房地產商會失業,未來幾年有些熱點城市還會有大量住房需求,但以往那種一二三四線城市遍地開花的局面很難再現了,有些在房地產泡沫時期建起來的“鬼城”處境會越來越艱難。

改善這種局面,靠抑制人口的流動是不現實的,那麼就只能改變住房的政策。中國的房地產政策,逐步進入了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階段。


中國人均住宅1.1套,總量已經過剩,地產商們還在瞎忙活啥?


未來無論是限購還是房產稅,都應該採取不同地區不同的徵收政策。

比如空置稅,在北京這種住房需求旺盛,整體空置率在20%左右的城市,就可以發揮增加住房整體利用率,平抑購買和租賃房屋市場價格的作用。但這個稅在空置率達到70%的鄂爾多斯等地,就完全沒有實施的基礎。

未來中國的房地產政策,應該追求的是供需兩側的動態平衡,這也就是國家近兩年提到的住房市場長效機制和供給側改革,讓在不同地區生活的中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實現“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終極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