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的源頭——長白山天池(老照片新照片對比)

鴨綠江的自然情況

漢稱馬訾水,隋稱鴨綠水,唐始名鴨綠江,以水色綠如鴨頭得名。它發源于吉林省長白山天池東南胭脂山麓,海拔2,479米。長白山處於東亞大陸邊緣,瀕臨太平洋的強烈褶皺地帶。距今約2億年左右,由於中生代燕山造山活動,產生了茫茫的長白山脈。碧波滔滔的鴨綠江,則是造山運動的副產品。

鴨綠江的源頭——長白山天池(老照片新照片對比)

長白山天池(拍攝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左右)

鴨綠江的源頭——長白山天池(老照片新照片對比)

如今的長白山天池

鴨綠江原來是一條大斷裂破碎帶,經過風化和雨水的沖刷,裂縫形成了深溝。深溝頂端和兩側,大大小小的溪水、河流,源源匯入深溝,水面逐漸增寬,最終聚成波濤滾滾、氣勢雄偉的全長795公里的大江,流域總面積61,889平方公里,在中國一側面積為32,466平方公里,流經丹東地區203公里,流域面積為3,740平方公里,最後於東港市東南注入浩瀚的黃海。鴨綠江流域降水豐沛,年降水量為940毫米,為東北地區之冠。因兩岸森林茂盛,植被良好,故江水清澈,含沙量小,年流入黃海的總經流量達300多億立方米。

鴨綠江的源頭——長白山天池(老照片新照片對比)

長白山瀑布(拍攝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左右)

鴨綠江的源頭——長白山天池(老照片新照片對比)

如今的長白山瀑布

舊時,方誌著述家和江上漂流客,習慣把鴨綠江分為上江、中江和下江。上江自二十四道溝至八道溝入臨江市界,此段河流淺窄(最窄處不足20米),坡陡流急,暗礁淺灘,行船困難,因而上江多利用流放木排,很少航行;中江經臨江、集安兩市;渾江口(渾江與鴨綠江匯流處)以下入黃海的寬甸、丹東、大東溝段為下江。中江以下,兩岸為丘陵,河谷漸寬,水流始大,木排、帆船暢通無阻。

鴨綠江的源頭——長白山天池(老照片新照片對比)

鴨綠江大峽谷(拍攝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左右)

鴨綠江的源頭——長白山天池(老照片新照片對比)

如今的鴨綠江大峽谷

後續鴨綠江的內容會不斷的更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