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狀元調查⑨:四成戀愛過,九成反對高中生性行爲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思文 實習生 葉傳增 陳子威

高考狀元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正值青春年少的他們,對愛情同樣有美好的希冀。

2017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全國高考狀元發去了一份“2017年高考狀元問卷調查”,回收40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40名參與調查高考狀元中,有16人坦承曾有過戀愛經歷。其中,除1人覺得會影響學習,其他15人均覺得與學習沒有衝突。

高中階段交往過兩個女朋友的東部某省狀元劉念(化名)算是同齡人中戀愛經歷較為豐富的了,他認為戀愛並沒有影響到自己學習。“在學校就是互相討論學習,課餘時間聊聊共同的興趣愛好,雙方互相鼓勵。”

調查中,只有6名狀元明確表示反對早戀。在大部分狀元眼中,高中生談戀愛可以理解,多了些許愛情點綴的高中生活將成為一段美好的青春記憶。但對於高中生性行為,狀元們多數表示反對,87.5%都不支持這一行為。

2017高考状元调查⑨:四成恋爱过,九成反对高中生性行为

本文製圖 澎湃新聞 龔唯

戀愛學習不衝突,多數瞞著父母老師

“女朋友是我的同桌,我們從高二開始在一起的,她的成績也很優秀,今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我們又可以在同一座城市了!”談到自己的女朋友,已被清華錄取的某省理科狀元史子威(化名)難掩心中的喜悅。

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和女朋友對待戀愛很理性,談戀愛並沒有影響到各自的學習,“雖然戀愛,但我們對學習都很上心,一起規劃未來。我們達成共識,不可以因為戀愛而影響學習。”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兩人也用行動踐行了承諾:他們不會在大庭廣眾下牽手,中午吃飯也不一起。

但在學習上,由於同桌的便利,他經常會給女朋友講題,用史子威的話說,“生活上儘量避免太過招搖,不想讓別人看出來,否則父母和老師知道後會很麻煩。”

高考結束後,史子威才敢向父母公開自己的戀情,“父母是一直到高考結束我才和他們說,因為他們怕我影響學習,挺反對早戀的,但是現在高考結束了,他們也就同意我們在一起了。”

很多戀愛過的狀元都表示,自己的戀愛經歷一直瞞著父母和老師。狀元李一彤(化名)有一段從初二開始的戀愛,但進入高中半年後,她就選擇了分手。

“我就談過這一次戀愛,直到現在都沒敢告訴父母。讓他們知道了會爆炸的!”說完這句話,她還給記者發了個捂臉的表情。

李一彤認為,戀愛是否影響學習主要是因人而異,“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對方,難免分心學習。除非是老夫老妻模式,兩個人相處很久已經變成朋友或者親人的感覺。”

由於升入高中後和男朋友不在一所學校,李一彤堅持了半年提出分手,“我習慣用理性思維去看待問題,戀愛和學習孰輕孰重,我認為自己做出了正確的取捨。”

“戀愛不是必須的,可遇不可求”

調查數據顯示,40名參與調查的狀元中,有18人雖然沒有談過戀愛,但對愛情十分憧憬,佔樣本總數的45%,這一數據與2016年的44.44%基本持平。

“高中學習壓力比較大,如果有人和自己一起並肩奮戰,我覺得還是挺好的,但是戀愛也不是必須的,可遇不可求吧。”某省理科狀元陳清(化名)告訴澎湃新聞,憧憬戀愛主要是因為有時自己覺得壓力太大,“沒人可以說”。

什麼是愛情?這個問題就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答案。狀元們又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澎湃新聞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狀元。

談過兩年半戀愛的李一彤在採訪中表示,這個年齡階段,其實大家都不太懂什麼是愛情。她說:“我經常和好基友討論為什麼要談戀愛,愛情到底是什麼,然而最終並討論不出什麼答案。我覺得高中生戀愛可能更多的是出於青春期荷爾蒙的躁動,互相看著順眼就在一起了,但這並不是愛情。”此外,她還認為,有一些人談戀愛可能是出於向同齡人炫耀的心理。

高一有過一段短暫戀愛的文科狀元劉佳(化名)認為,愛情可能發生在任何時候,高中也可能發生,和年齡大小無關。劉佳曾經的男朋友如今也考入北京大學,她說兩個人如今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內蒙古理科狀元翁楚斌雖然在高中期間沒有談過戀愛,但她覺得愛情首先要基於深厚的友誼和了解,彼此之間是朋友而非情人。但據她觀察,一些高中情侶反倒更像彼此的情人而非朋友。

除了對於戀愛的理解各有不同,在對於高中戀愛的態度上,男女生也表現出了較大的差異,男生對於戀愛更為開放,而女生則偏向於保守。戀愛過的男狀元有10人,而戀愛過女狀元有6人。

除了憧憬戀愛,也有15%的狀元明確表示反對高中早戀。其中重慶高考文科狀元劉之銘就是其中之一。

“我知道談戀愛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響,也許有的人談戀愛後會好起來,但對於我來說,高中畢竟那麼忙,再費一些心緒去談戀愛的話,就會覺得有一點累,而且還是在學校偷偷摸摸的。”

劉之銘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所在班級談戀愛的學生並不多,但一般談戀愛的學生都是屬於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影不影響成績還是要看個人的。”

近九成不支持高中生性行為:難以承擔責任

2017高考状元调查⑨:四成恋爱过,九成反对高中生性行为

在“2017年狀元調查報告”中,有40%的狀元明確表示非常反對、應抵制高中生性行為,47.5%的狀元表示有些介意,僅12.5%表示可以理解。可見大部分狀元並不支持這一行為,對於原因,很多狀元都強調了“責任”二字。

“在自己沒有能力承擔養自己和養她的責任之前,都不要去發生這種事情。現在暫時沒法確定和她的未來,在對未來迷茫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是對雙方的不負責。”史子威如是說。

李一彤也明確表示不贊成高中生性行為。“高中生還不成熟,萬一受傷了或者懷孕了,或者是沉迷了,生活和學習都會受到影響。超過自己能承擔的責任以外的事情最好別做。”

在這一問題上,男生和女生也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對於高中生性行為,五成女狀元表示非常反對,應該制止,而男生為32%。同時,23%的男狀元對於高中性行為表示可以理解,而女狀元則為零。

(實習生彭晨晨 劉登輝 史春蕾 周玉華 遊淑華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