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爲296平方公里!

晉中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雙修”規劃批前公示

雙修規劃範圍:

北、東、西至中心城區範圍,南至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瀟河產業園區北邊界。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生態修復規劃——綠化美化家園行動:

第一條 親水活水工程

(一)主要問題

1、河流多為季節性河流,汛期河水暴漲暴落,枯水期基本斷流

2、河道淤積、堤防病險、亂採亂挖、侵佔河道等現象嚴重;

3、水渠汙染嚴重,存在安全隱患;

4、濱水開發未與水治理形成良性互動;

5、濱水景觀價值利用不足,城市濱水景觀魅力缺乏。

(二)修復目標

整改提升並完善城市水體現狀存在的黑臭和景觀較差情況,保障城市防洪防澇安全,展示水體景觀資源,形成富有生氣和靈氣的城市自然生態環境,使城市水系在自然、社會、生態功能等方面得到優化,促進“綠榮水興,和美晉中”的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構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水生態環境。

(三)修復策略

策略1:通過“點源控制+面源控制+綜合管理”綜合解決水環境問題。

針對晉中汙水直排、點源汙染嚴重的問題,規劃增加汙水處理能力,完善汙水管網建設,提高汙水收集處理率;

針對晉中市合流制溢流汙染的問題,規劃對沒有完成截汙的河道鋪設截汙管道,杜絕汙水直排現象;

面源汙染控制通過源頭(綠色屋頂、透水鋪裝、下凹綠地)、過程(生態滯留池、植草溝)以及末端(人工溼地、調蓄池)相結合的系統化工程,削減徑流汙染物,達到面源汙染物削減要求,減輕地表水環境壓力);

針對部分河道淤積、內源汙染嚴重的問題,通過清淤疏浚工程,對河道內淤積的汙染物和垃圾進行清理,並加強河道衛生管理,解決內源汙染問題。

策略2: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引水活水”。

通過建設一定的“引水活水”工程措施,儘可能溝通和循環水體,保持其必要的生態需水量,改變季節性河流水位陡漲陡落對城市生活和景觀建設帶來的不利影響。

策略3:通過海綿化措施,實施積水點整治。

在短期內排水管網改造難道大的情況下,通過海綿化措施,採用調蓄方式,利用綠地、水體和人工調蓄設施調蓄,將積水就進引入河湖水體、公園綠地,或在積水點附近修建人工調蓄設施進行調蓄。

策略4:實施生態岸線修復,提升濱水空間景觀。

在控源截汙、引水活水的基礎上,結合生態修復措施,根據河流、溝渠的區位和周邊環境,挖掘水體景觀和文化價值,營造景觀節點,建設豐富多樣的城市水生態環境,充分發揮不同河段在保持生態平衡、調節區域微氣候、休閒娛樂等方面的不同作用,積極營造可親近的濱水空間,做到“可見”、“可近”、“可觸”,促進人與自然的相互融合,打造良好的濱水景觀環境,實現濱水綠化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條 增綠添彩工程

(一)主要問題

1、綠地實施率不足,導致公園綠地服務圈的覆蓋率不足。

2、綠廊建設沒能連線成網。

3、部分公園綠地綠化品質不高。

(二)修復目標

總體目標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晉中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總目標,全面開展生態文明新型城市建設,充分利用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景觀資源,優化綠地系統結構,完善城市綠地佈局,圓滿完成城市生態綠化環境建設。

近期城市綠地率提高到35%,綠化覆蓋率達到40%,綠地與廣場面積達到874.1公頃,佔總用地的9.71%,人均9.71平方米。

(三)修復策略

策略1:補齊短板,豐富公園種類

根據《晉中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6-2030)》,按照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圈對居住用地全覆蓋要求,完善中心城區公園綠地系統。

推動鐵路公園、生態農業園、各類主題公園等專類公園建設,滿足百姓多維度的休閒、遊賞需求。針對綠地缺乏的居住區,加快實施社區公園、街旁綠地、帶狀公園,實現“城市公園綠地十分鐘服務圈”全覆蓋。同時加強垂直綠化、屋頂綠化建設,與老小區整治、海綿工程、城市雙修等相結合,由點至面,逐步推進垂直綠化建設。

策略2:綠化連線成網,構建綠廊體系

綠化廊道建設要形成系統,連線成網、溝通互聯,才能發揮其最大生態、景觀和休閒功能。規劃利用城市河道綠化帶、道路綠化帶、慢行綠道等,連線成網,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網絡化的生態綠廊體系。在實施過程中,要重點關注道路、河道相互交匯處的綠化帶連通改造,不僅是做到圖面上的連續,更要做到步行空間上的連通。

策略3:豐富綠地功能,提升綠地使用率

修繕破損設施,逐步解決部分現有公園綠地設施破損、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發揮其應有功能。

提升綠地品質,對部分品質低下、缺乏設計、實施不到位的新建公園綠地,逐步加以改造提升,豐富植物配置,配套健身遊樂設施。

策略四:加快推進濱水生態景觀帶建設

增加瀟河景觀帶的服務功能和通達性,加快推進澗河、澗河未治理段、民豐乾渠生態環境整治和綠化景觀建設,為居民提供親水和親近自然的場所,同時增強與外圍綠環的聯繫。

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城市修補規劃——特色形象彰顯行動:

第三條 特色照明工程

(一)主要問題

1、亮化整體結構初具,但不夠清晰;

2、區域特徵表現不足;

3、夜景觀賞性尚顯不足;

4、整體光環境質量有待提升。

(二)修補目標

整改提升並完善功能照明現狀存在的不達標和超標情況,優化城市夜景照明形象,創造安全舒適、宜業宜居的夜間環境,展現晉中特色,提升城市片區活力。

(三)功能照明修補策略

策略一:功能照明——以滿足市民夜間生活、出行的基本需求為前提。從補量、提質兩個方面入手。

(1)補量

針對夜景照明設施不完善或欠缺的道路,補充相關規劃設計與設施;

增加相關標識性、導向性的照明設計及設施;

補充公共照明系統。

(2)提質

1)道路照明提質指引:主要針對市內缺乏功能性照明的道路。

l 提升照明設施質量,淘汰更新老舊路燈;

l 提升主幹道景觀照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l 適當配以沿路立面照明,具備良好誘導性。

2)建築照明提質指引:主要針對晉中市大型公共建築、商區。

l 改造、更新晉中市公共建築照明設施;

l 針對不同的建築要表現出不同的景觀照明特色運用泛光、內透光和LED的混合手法;

l 色以黃白為主,適當彩色點綴。

策略二:特色照明——以照明分區入手,確定各分區的主題,並對各分區內的重要廊道、節點等特色要素提出照明引導,重點展示晉中市的城市形象、獨特的旅遊目的地與夜間魅力。

3、強化實施

強化夜景照明在城市建設中的實施力度;

根據相關夜景照明規劃,編制晉中市夜景照明實施導則;

具體從照明密度、照明亮度、照明色溫、照明等級、照明模式等方面,針對城市道路、各類建築、開敞空間等項目進行引導和控制,增加強制性內容。

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第四條 文化彰顯工程

(一)主要問題

1、歷史文化物質載體破落衰敗,如榆次老城保護不足,歷史建築衰敗, 多處歷史遺蹟亟需修繕。

2、本土特色遺失。建築風貌缺乏地域特色、民俗風貌、時代特徵。

3、自身豐富的文化資源利用不足。晉商文化、近代工業文化、本土文化等沒有與城市發展、旅遊發展充分結合。

(二)修補目標

文化得以彰顯,歷史遺存得以在新時代下的合理利用,從而提升城市功能品味以及市民城市自豪感。

(三)修補策略

應將城市中散落的各類文脈要素進行挖掘、串聯,實現由“點”到“面”的修補、延續、傳承和展現。

點,是文脈延續的抓手和物質載體,包括:榆次老城街區,老火車站、鐵軌元素展現、榆次紡織工業以及機械製造工業元素展現等歷史文化要素。這些要素需要在城市空間中進行合理的組織、系統化。

面,則指應在城市整體建築風貌的要求中,體現對晉商文化要素、近代工業遺產要素、本土文化要素的展現、指引。

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城市修補規劃——生活品質提升行動

第五條 交通優化工程

(一)現狀問題

1、老城區次幹路與支路建設不足,斷頭路較多,高峰時段,擁堵嚴重;

2、公共交通站點覆蓋不足,公交車保有量不足;

3、停車供給不足,亂停亂放佔道現象嚴重,慢行空間被擠佔。

(二)修補目標

(1)整改提升並完善次幹路與支路存在的不達標情況,優化城市道路網結構,整體形成“主幹路成網、微循環密佈”的道路網系統。

(2)確立公交優先的地位,近期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20%以上,城市交通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3)逐步完善晉中中心城區的停車設施結構,特別是針對重點區域,提出切實可行的停車改善措施,緩解老城區停車壓力。

(三)修補策略

策略一:增加支路網,打通重要節點斷頭路,形成“微循環”

舊城區打破瓶頸,加密支路,結合項目改造、用地開發等有序打通斷頭路,改造瓶頸節點,暢通微循環交通。

策略二: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以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為突破口,統籌公共汽車、輕軌等多種類型公共交通協調發展;隨著道路改造,加強公交站點及換乘點的建設,促進順暢銜接、便捷換乘;擴大公共交通專用道的覆蓋範圍,提高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鼓勵採用TOD開發模式;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增強公共交通運力。

策略三:停車精細化供給策略

(1)問題一:老小區停車位不足

對策與措施:企事業單位與居住小區停車位共享;挖掘現有潛力,在老舊小區內部建設公共停車場;錯峰設置路內停車泊位。

(2)問題二:接送中小學生的臨時停車需求

對策與措施:上下學高峰,周邊公共停車場免費提供臨時停車;學校門前道路限時單行,允許臨時路邊停車。

對策與措施:儘可能增設路內停車場和公共停車場,儘量滿足停車需求。

(4)問題四:商業停車需求

對策與措施:嚴格執行配建標準;商業開發同時考慮社會效益;取消對交通影響較大的路內停車位。

策略四:重點發展慢行系統

通過慢行交通系統的精心設計,通過劃定慢行聯絡線來組織城市特色慢行遊線。

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第六條 街道美化工程

(一)主要問題

1、存在違建建築, 街道兩側建築退距不夠,尺度不合理,壓縮街道公共空間;

2、部分街道存在違法停車、街邊亂佔,嚴重影響市民出行;

3、街道交通設施及道路小品嚴重不足;

4、部分街道毀綠較為嚴重,整體綠化風貌不高,綠化單一,致使城市街道缺少活力。

(二)修補目標

針對當前城市街道空間備受干擾、設施、綠化及道路小品嚴重不足的現狀問題,通過對其的修補,創造安全、舒適的街道空間,滿足居民對於街道空間的體驗需求,增強街道空間的使用率及整體活力。

(三)修補策略

策略一:拆除違建建築,調整建築退距,擴展街道公共空間

調整建築退距:針對部分街道的商業特性,調整街道兩側大體量建築退距不夠的問題,增加廣場綠地,擴展行人視線;

拆除違建建築:對於沿街違建建築進行拆除,為市民提供休閒活動場所。

策略二:構建完善的慢行系統,禁止路邊停車,街邊亂佔,加強街道亂佔管理

構建完善的慢行系統:人行步道寬度不應小於1.5米;設置清晰的標識和路面線。自行車道寬度不小於2.5米。同時做好與城市其他慢行系統的銜接;

禁止路邊停車:通過設置護欄和公共停車場,限制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佔用,保障了居民廣場休憩的需求;

隔離設施:道路之間採用護欄和綠籬,機非隔離,滿足居民步行和街道活動需求;

禁止街邊亂佔:加強街道亂佔管理,整頓街邊市場和街邊餐飲搭設帳篷和擺設桌椅現象。

策略三:完善街道設施,方便市民出行

整治並增設交通設施:整治老城區部分路段街道交通設施,同時增加相關街道設施的設置,方便居民出行。

策略四:設置街道綠化,增加街道沿線觀景視廊和觀景點

增加綠化:增加街道綠化種植,加強公共空間感受,強化道路的景色與識別性。

視線視廊: 增加道路沿線的觀景視廊和觀景點,加強現有景觀要素的視線聯繫與滲透,形成舒適的駕行感受。

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第七條 住區更新工程

(一)現狀問題

(1)社區當前存在居住集中成片,建築密度高,體房屋老化,居住條件極差;

(2)設施配套極不完備;缺乏綠地廣場、文化活動公共空間;

(3)管線老化、受損現象嚴重,市政設施配備不全;

(4)耐火等級低,存在火災安全隱患,亟待更新改造;

(二)修補目標

針對社區內部現狀房屋老化、公共環境及公共設施嚴重滯後的現狀問題,通過對其的修補,可合理推進舊城更新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為廣大市民提供優美的宜居環境;通過與市民生活緊密相關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公共空間的建設,改善市民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最終構建社區生活圈,達到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節能環保、適宜人居的修補目標。

(三)修補策略

1、政府牽頭+公眾參與+社區營造

針對已經形成規模的住區,政府牽頭組織成立社區公共議事中心,組織居民共同參加,討論存在問題,並針對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自下而上完成住區更新。

2、廠區功能置換+社區協同更新

針對經營不良企業,通過對舊廠區功能重新定位,如改造文創產業,舊廠新生,同時帶動周邊生活的住區協同更新,注入新的活力。

(四)行動要點

1、小區面貌改觀工程

(1)清理拆除各類違章建築物和侵佔綠地、道路的違法建設;

(2)清理樓道亂堆雜物及各類小廣告;

(3)對房屋外牆及樓道進行維修和粉飾。

2、房屋修繕工程

(1)建築物圍護結構節能改造

建築物圍護結構節能改造主要指建築物的外牆保溫、屋面保溫、門窗氣密性改造。通過建築物圍護結構的節能改造,可大大降低熱損失,提高人體舒適感。

(2)維修屋面防水,對破損的屋簷、臺階、散水等進行修繕

3、基礎設施改造工程

(1)更新老化嚴重的供電線路,供暖、供水和供氣管線

(2)清掏、維修汙水管線

(3)修復和安裝樓道燈、庭園路燈

(4)修復小區內破損道路、圍欄和大門

4、居住環境改善與設施配套工程

(1)清理整治內部綠地,補栽花草樹木,完善小區綠化

(2)有條件的小區可合理增設休閒座椅,增設或更新室內或室外健身點以及相關健身器材

(3)有條件的小區可合理增設文化活動室、衛生服務站、老年活動室、日料中心、生活服務中心(修理服務、家政服務、菜店、快遞收發、裁縫店)等設施。同時,鼓勵各種設施在空間上綜合設置,鼓勵構建多種功能複合的社區中心,節約用地的同時,還為居民生活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第八條 服務配套工程

(一)主要問題

1、當前晉中市設施總體地區配置不平衡,各分區並未根據功能特色配置相關設施,整體較為混亂。

2、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便民市場配置嚴重不足。

(二)修補目標

整改提升並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現狀存在的總量不達標和配置不平衡的現狀,通過對公共服務設施的合理規劃,滿足各片區發展的功能與特色需求,為市民創造便捷、宜居的生活環境。

(三)修補策略

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修補應按“疏解、嚴控、優化、增補”的整體修補策略引導。

策略一:疏解

結合總體規劃對修補重點片區的定位要求,以及其特殊的文化區位,這一區域的行政辦公功能應逐步疏解。行政辦公過多集中於老城區,空間侷促,且增加了老城的交通負擔,在城市逐步擴張後這樣的佈局已不適應發展的需要。

策略二:嚴控

目前老城區的商業休閒等功能較為低端,缺乏特色,本區內不宜再增加低水平商業服務設施,需要對其進行嚴控。同時,加強整改力度,提升水平、塑造特色。

策略三:優化

目前老城區人口密度較大,教育設施水平略顯不足,需提升水平,優化教育設施分佈與建設水平,滿足市民需求。

策略四:增補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文化設施、體育設施、養老社會福利設施、便民市場等嚴重不足,因此對於上述幾類功能設施需要重點增設,大力補充,提升城市對於市民的宜居性。

(1)文化設施

補充1處市級文化設施;結合總體規劃佈局,新增9處片區級文化設施,完善文化功能;結合社區開放空間增補社區級文化設施。

(2)體育設施

暫不補充市級體育設施,但要加大市級體育設施開放力度;新增3處片區級體育設施,完善體育健身功能;結合公共空間以及小區內部遊園增設社區級體育設施;老舊體育健身設施結合住區更新而提質翻新。

(3)養老設施

建設機構養老服務設施14處,其中基本保障型52處(市級2處,社區級50處),市場補充型1處,完善社會福利設施;構建一套養老服務設施標準,升級整改不符合標準的民辦養老機構。

(4)便民市場

近期建設便民市場設施11處,完善設施配置需求。

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建設時序及實施保障建議

第九條 建設時序安排

1、第一階段——治亂增綠

以生態修復和治理城市亂象為主要工作,包括改善城市風貌和生態環境、增加綠地及公共活動空間、拆除違章建築。

2、第二階段——保育提質

以提升城市各項功能為主要工作,包括公共服務功能、交通功能、城市文化特色挖掘與展示等。

3、第三階段——增光添彩

以綜合性的城市更新亮點項目打造為主要工作,選取特色片區作為更新單元,開展綜合更新提升的亮點項目。

第十條 保障重點項目實施

1、建立建設項目庫

整合發改委及各部門建設計劃及規劃,並根據晉中市城區整體發展需求,制定行動計劃,建立相應的行動項目庫,包括:親水活水工程、增綠添彩工程、特色照明工程、文化彰顯工程、交通優化工程、街道整治工程、住區更新工程、服務配套工程等八大類型工程。

2、積極推進項目建設

健全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及推進力度,新建項目必須爭取規劃期第一年開工建設,前期項目必須加快開展規劃選址、項目用地、落實資金等,爭取規劃期內動工建設;健全跟蹤督察機制,保障項目順利推進。

第十一條 建立滾動編制機制

在“雙修”規劃完成後,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與反饋工作,在此基礎上組織撰寫城市建設的年度計劃實施總結,編制年度實施計劃。作為年度性工作,滾動性近規具有明顯的動態性和連續性,能夠更好地適應城市的轉型快速發展;另外,每年對實施情況進行總結,便於及時發現問題,以便及時的解決城市建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更好的指導城市建設工作。

第十二條 落實評估檢查

建立中期評估機制,根據國家政策和環境變化,依法適度修訂規劃內容。建立規劃實施監督考核機制,由相關部門聯合組成考核組,對規劃的主要經濟社會預期指標、約束性指標、主要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和重大項目的建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 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創新思路,以經營城市的理念,注重“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調整財政資金的支出結構,保持與國民經濟發展同步,通過貼息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放大效應和槓桿調節作用,優先保障重點地區和重大設施的建設。充分調動多種投資主體積極性,創新融資方式,加大民資、外資(PPP模式)引進力度,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

第十四條 加強規劃宣傳與公眾參與

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加強城市“雙修”規劃的宣傳,系列報道城市“雙修”規劃編制實施情況,提高全社會對城市“雙修”規劃及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市人民的規劃意識,以提高遵守、維護和執行規劃的自覺性,共同推進規劃的實施。

附則

第十五條 規劃文件組成

本規劃文件由文本、圖紙及附件(說明)三部分組。文本和圖紙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六條 條規劃實施主體

本規劃由晉中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第十七條 規劃的解釋權

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晉中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

實施階段項目類型安排

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榆次又一規劃批前公示,總面積為296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