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白洋淀:四座消失的皇宮的背後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河北雄安新區,最真實的華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河北雄安新區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大事小情

雄安新區白洋淀:四座消失的皇宮的背後

皇宮是康熙乾隆的行宮,為什麼會消失呢?文章長,可以轉發或者收藏下,再慢慢看!

趙北口行宮

萬柳跋長堤,江鄉景重題。誰知今趙北,大似向杭西。

這是清乾降皇帝駐蹕趙北口的詩作。他盛讚趙北口的景色,完全可與杭州西湖相媲美。

趙北口位於白洋淀東部,在今安新縣城東十五公里處。唐代稱唐興口,宋代稱趙堡口,為西澱東口,東流入大清河之咽喉。趙北口“長堤虹亙,飛橋聯屬,為南北通途。”以“十二連橋”著稱於世。

趙北口地處交通要道,戰略上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宋遼對峙,楊六郎把守三關就屯重兵於此,曾一度改名為趙堡口。趙北口,“雖無山林臺閣之趣”,卻有“水村林藪淳厚之俗”。每當春風送暖,大地一片生機,萬頃碧波的湖面,微風盪漾,雁群翻飛。水浪拍岸得濤聲,各種水鳥的鳴叫,澱上岸邊柳絮飛舞,蘆葦叢中野雁、鴣丁出沒,美麗的自然風光,令人陶醉。難怪康熙將這水澱視為寒冬後春遊圍獵的勝地。清聖祖康熙先後四十次來白洋淀,駐蹕趙北口,嘗以仲春觀水圍於此,並吟詩讚嘆:“趙北時巡至,燕南古戍聞。人煙生曉市,橋影漾晴氛。浴鳥迎船出,垂楊隔浦分。中流清賞洽,蕭鼓陋橫汾。”康熙大帝的詩篇寫出了趙北口當年的勝景。他到白洋淀多次水圍,說明了趙北口風光不僅吸引了詩人墨客,對雄視天下的皇帝也具有很大的誘惑力。

為了適應水圍的需要。康熙在此建行宮一處。行宮坐落於廣惠橋西北部,三面臨水,東側為南北御道。行宮坐北朝南,有宮門三座:東宮門為早路進出,之前有照壁一座:西宮門為乘舟水路進出,又稱水宮門。進入東西宮門內,又有南宮門一座,為正宮門,往南為二進院,有坐南朝北大殿,為整個行宮主體建築。大殿南面有皇后宮、太后宮,為皇后、太后居住的地方。東側分院有辦差房、住輦房和更道、御膳房、軍機處等。西側為臨水岸建築,有望圍樓二層,供皇帝及皇后、太后們觀賞水圍的場面。整個建築以大殿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宮牆四周環繞。西側臨水處,水下有柏木梅花柱為支撐,水上圍欄環繞,木雕走廊連接大殿,宮內雕樑畫棟、亭臺樓閣、雲廊月洞,建築格局富麗堂皇,氣勢宏偉,為典型的水上皇家宮苑建築群。每當陽春三月,澱中樓船畫舫遊弋,兩岸垂柳成蔭,澱畔的宮苑雕樑畫棟掩映在綠樹叢中,景色極為優美。清乾隆皇帝為“效祖省方”,先後四次來白洋淀駐蹕趙北口圍獵巡覽。水圍之餘,乘御舟來到澱中,面對趙北口十二連橋勝景,擺下酒宴,談笑風生,品嚐著獵物烹製的美味佳餚和味道鮮美的河蟹,雅興大發,命諸臣於舟中鼓瑤琴、題詩賦,寫下一首《趙北口即景》:“紅橋長短接溪川,溪上人家不治田。半笠滄波三月雨,一堤楊柳兩湖煙。孽將鵝鴨無關稅,捕得魚蝦足酒錢。今日飽餐漁者樂,鳴榔春水綠浮船。”極盡讚美趙

北口的妙景趣事,繪出了一幅水澱風光圖。

趙北口行宮由於戰亂和水患遭到嚴重破壞。現大部建築已不復存,僅有宮門一座,已改建為烈士祠。

雄安新區白洋淀:四座消失的皇宮的背後

故宮-紫禁城經典美圖

郭裡口行宮

郭裡口行宮位於白洋淀東北部水鄉郭裡口村。在安新縣城東7.5公里處。行宮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佔地面積6畝,澱中積土而成高地。三面臨水,波光粼粼;四周蘆葦從生,荷花飄香,澱水清澈,垂柳依依。宮殿樓臺相映成趣,風景清幽秀麗。傳說,郭裡口村地形呈龜狀,龜象徵益壽延年,稱“福”地,為水圍駐蹕休憩之便,康熙把行宮建在郭裡口村東部,即龜頭之處。

郭裡口為楊延昭屯兵御遼時所建,宋朝軍隊裡一個伙伕姓李,揹著一口鍋在此地燒飯,後來留在此地,子孫繁衍。故取名為“鍋李口”,後演變為郭裡口村。

相傳郭裡口原是一片荒灘,村北是燒車澱,北宋楊延昭在這裡大戰韓昌,把蘆葦點燃,燒燬了韓昌的戰馬兵車,大獲全勝,後人就把此澱叫做燒車澱。東北部為蓮花澱,方圓四十里,每到盛夏,萬頃荷塘,碧葉覆蓋,荷花盛開,滿澱飄香。

郭裡口行宮坐北朝南,宮內建築對稱排列,中為通道,穿南北軸線。前後三宮院,有宮門三間,宮門外八字牆;對面有影壁一座,四周宮牆環繞,宮內有萬歲宮三間、千歲官三間、書房三間、御膳房三間,後有朝房五間。行宮東側臨澱,建有鉤魚臺,經行宮與石橋相通,臺上建有四柱雙層四角敞亭,鉤心鬥角,金碧輝煌,此亭是皇帝及后妃垂釣之處。東南側建一口水並,相傳此井銅幫鐵底,泉水直通京城玉泉山水,水質極好,供宮內生活用水、水井與涼亭、行宮經石橋曲徑相通,與漢白玉欄杆上下相映,徜徉橋上,步移景異,別有情趣。西側為“沛恩寺”,山門三間為寺的大門,寺內建鐘樓、鼓樓,大成殿三間,東西配房各三間,後堂房六間,康熙皇帝御題“敕賜沛恩寺”匾額。整座行宮建築佈局合理,結構嚴謹、氣勢雄壯、灰瓦鋪就、雕樑畫棟、富麗堂皇,為明清風格建築群。

郭裡口行宮建成後,康熙皇帝巡幸水圍白洋淀先後13次駐蹕於此,以便在水圍之餘憩息和辦理政務。因郭裡口行宮四面環水、環境清幽,致使康熙皇帝流連忘返,賦詩吟頌。其中有五言詩一首:“草堂荒產蛤,茶井冷生魚。一汲清涼水,高風味有餘”。並題匾額“溪光映帶”。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春,正當康熙水圍駐蹕郭裡口行宮之時,二月二十六日下午,發現距離行宮四里之許的趙莊子村趙可新等家忽然失火,於是康熙親率大臣迅速前往,隨即將火撲滅。而後又派人給失火各家送去米糧麵食等物,並傳旨慰恤各家,給銀蓋房。古今之人稱頌帝王聖如堯舜,也不過如此。

如果康熙未曾出巡,只是在宮廷或皇家園林坐而論道,絕不會有此光彩的一筆。

康熙在白洋淀大舉水圍,乾隆也仿效其祖康熙,先後來白洋淀5次,其中4次舉行水圍,為了歇息和駐蹕,乾隆十四年(1749年),還決定對郭裡口行宮進行修葺,並要求將修葺之處繪圖填注,進行御覽。工程實用銀一千三百六十二兩六錢。與此同時,乾隆還下令將水澱附近的7處古蹟也略加修整,以使水圍之餘遊幸觀覽。而後,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二年、四十五年三次進行改建修整。

清末至民國間,由於年久失修,行宮內殘垣斷壁,草木凋零,幾成廢墟,現僅留康熙御題石匾“敕賜沛恩寺”一塊,其餘則蕩然無存。

如今,當年的郭裡口行宮已成為當地小學舊址,昔日無處不透著神秘色彩的行宮,也成為人們尋古覓蹤的旅遊勝地。當然,在這裡既找不到故宮那種皇家宮苑的氣氛,也沒有顧和園那樣的宏闊的氣勢。但有幸來白洋淀旅遊者或出於發思古之幽情或為尋找一份閒適,尋找一種溫情,不妨在此駐足、遐思,或許會給您增添無窮樂趣。

雄安新區白洋淀:四座消失的皇宮的背後

端村行宮

端村行宮,原名段村行宮。位於安新縣城南偏東7.9公里處的端村鎮南,白洋淀北岸。相傳,端村在明代因居民分十三段居住,取名段村。乾隆二十六年春月,在巡幸五臺山迴鑾途中,順道在白洋淀進行水上圍獵活動。水圍之後,駐蹕段村行宮,取端正之意,改名端村。

據清乾隆時《新安縣誌》載:“白洋淀在縣之南二里,段村之南,南高陽,西安州,東任丘,北新安。四州縣共屬之。即文獻通考》九十九澱之一也。”後因白洋淀面積最大,方圓六十里,“澱水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故稱白洋淀。四周蘆葦叢生,風光秀麗,碧水揚波,蒲綠荷紅,漁歌菱唱,可與西湖、洞庭媲美,是水上圍獵的理想場所。

清康熙皇帝迷戀白洋淀的自然風光,多次到白洋淀水圍,為了適應水圍之餘體憩和辦理政務,於康熙四十七年建了端村行宮。據史料記載,康熙水圍白洋淀曾十三次駐蹕與休憩端村行宮,端村行宮,依村傍水,澱中堆土而成高地,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行宮建築,坐北朝南,三面臨水,規模很大。皇帝及皇后起居、辦理政務及遊樂設施一應俱全。行宮包括宮門、萬歲宮、前後寢宮、千歲宮、西朝房、北朝房、茶膳房、遊廊、萬壽亭等大大小屋舍數十間。整個行宮中軸佈局,左右對稱,灰牆青瓦,雕樑畫棟,亭臺樓閣,古樸優雅。行宮被高而厚的宮牆環繞,處處透出皇家威嚴。行宮東側為一寺廟,俗稱“四皋”,殿舍講究,環境幽靜,與行宮同時建起並與行宮連成一體。

每當大地回春,澱水上下,舉目可見翔鷗游魚,白帆點點。康熙帝沉浸在白洋淀自然風光中,享受大自然無限樂趣,欣喜之餘曾吟《白洋湖》詩一首:“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數叢。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乾隆仿效其祖,先後五次到白洋淀,其中在十三年、十五年、十八年、二十六年四次作為圍獵活動,兩次駐蹕端村行宮。據史料記載,為籌備乾隆十五年水圍,乾隆十四年(1749年)村將端村行宮修葺,並御題匾額“悅心亭”。

清末至民國間,由於年久失修,行宮內殘垣斷壁,草木凋零,幾成廢墟,今已蕩然無存

雄安新區白洋淀:四座消失的皇宮的背後

拍攝於2017年北京雪後故宮。

圈頭行宮

圈頭行宮系康熙年間建,位於安新縣城東南10.6公里白洋淀深處的圈頭村。東北與池魚澱相接,東南與平陽澱相連。這裡河渠縱橫,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澱上碧波浩淼,遊船如織,岸上綠柳垂蔭,百鳥爭鳴。難怪康熙四十七年建了端村行宮,爾後建了圈頭行宮。康熙曾先後十一次在圈頭進行了水上圍獵。

圈頭行宮,樓閣水影,翠綠環抱,亭廊彩繪,華貴優雅,是座水上皇家宮苑的古建築。行宮建築佔地面積9.12畝,坐北朝南,三面臨水。行宮有殿堂閣屋、亭臺廊榭、廟館樓軒及泊岸護欄,佈局巧妙合理。整個行宮由六個庭院所組成。正中庭院以北為正殿,坐北朝南,前後貫穿,形成行宮中軸線,為主體建築。中間為甬道。大殿之前為寬敞庭院。往南為二宮門,稱正宮門。整個中庭院四周圍牆環繞,庭院內正殿與正宮門遊廊連接。走出二宮門為外庭院。往東有東宮門一座,為皇帝及后妃們乘舟圍獵出入之用。從外庭院往南為太后宮院落,南有宮門一座。正殿往西為皇后宮院落,為皇后起居之所。東北有望圍樓,為皇帝及后妃觀水圍之所。西南有寺廟。整個行宮被高而厚的宮牆環繞,煞是威嚴。

白洋淀風平波數頃,風吹起濤聲,頗似長江景觀。因而康熙曾有“可笑當年巡幸遠,依稀吳越列行營”之詩句。每到傍晚,“日落帆檣排遠岸,風輕蓑笠聚芳洲。”澱上一片靜寂,能聽到拍岸的水聲。同時,當帝王與侍臣們在遠離冗繁政務的澱水之濱、品嚐著獵禽的美味,又別有一番情趣。康熙在水圍之餘,又寫下了《水村》、《舟中觀獵》和《水澱雜詩》等關於白洋淀水圍的眾多詩篇,寄託了他對水村農家恬靜生活的追求和關心農事的心情。

輕舟十里五里,垂柳千絲萬絲。

忽聽農歌起處,滿村紅杏開時。

春水行船天上,冷風雨過田家。

深樹幾聲布穀,晚晴千縷明霞。

作為久居高牆深宮的皇帝,能吟出這樣的有民歌風味、清新淡雅的田園詩,其文學修養可見一斑。

乾隆為仿效康熙,五次到白洋淀進行水上圍獵活動。為等備乾隆十五年舉行水圍,乾隆十四年六月下達旨令,命人査看水勢並對圈頭行宮進行了修葺。

由於白洋淀夏秋雨多,行宮多年失修,所以,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二年、四十五年三次撥款修理改建。乾隆十五年、十八年、二十六年在水上圍獵之後駐蹕圈頭行宮。

行宮落成後,幾經水災戰亂,今已不復存。

雄安新區白洋淀:四座消失的皇宮的背後

午門晚霞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河北雄安新區,最真實的華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河北雄安新區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