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諸多費解之謎 12

當我們人類步入21世紀時,我們面臨的未解之謎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紛繁複雜。那些我們已熟知的種種謎團還沒有得到破解,而新的難題又接踵而至了。


23.“東臨碣石”之謎

中國歷史上諸多費解之謎 12

曹操的《觀滄海》的起首四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秦始皇出巡求仙時曾登臨碣石,修建了行宮,並將一路事蹟刻在石頭上。漢武帝、北魏文成帝、北齊文宣帝和唐太宗等都曾駕臨碣石,還留下不少詩詞。但到今天,碣石到底在什麼地方成了一樁謎案。

碣石在哪裡?在遼寧綏中縣的萬家鎮,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處宮殿的遺址。它規模宏大,佔地達14 平方千米。據考證,這正是秦漢時期的。但這一發現仍未能給碣石之爭畫上句號,因為尚無證據證明此處就是碣石,而在北戴河的金山嘴同樣發現了一些秦漢古城等遺址。究竟誰是誰非呢?

24.泰山封禪之謎

中國歷史上諸多費解之謎 12

除武則天在中嶽嵩山封禪之外,歷代有資格封禪的皇帝都親臨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在客觀上為泰山帶來了寶貴的歷史文化積澱,使泰山享有“五嶽之首”的千年美譽。按照《史記正義》中的解釋:封禪是統治者祭奠天地、禮拜山神的儀式。但這種儀式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資格或機會來舉辦的。泰山封禪開始的年代問題,現在還是一個千古流傳的歷史之謎。

有學者認為泰山封禪自上古皇帝就已開始。在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曾引述管仲向齊桓公列舉的封禪帝王,包括無懷氏、伏羲、神農、炎帝、黃帝、顓頊等,並說應有七十二家,而他只記住了十二家。究竟泰山封禪起於何時,現在還難有定論。


浩瀚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其經典著作凝縮著中華文化之精髓 ,其思想智慧成為了傳之千古的結晶。國學經典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燦爛遺產,也是中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中華民族的國學經典源遠流長,讓孩子走進國學,不僅可以啟迪心靈,開啟智慧,更可以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