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交會「消失」兩年?樂山樓市已經「習慣了」麼?

那些年“轟動一時”的樂山房交會還記得嗎?各種遊戲互動、表演、抽獎搞得熱熱鬧鬧的,只不過最近兩年好像“銷聲匿跡”了一般。從樂山房交會的發展演變歷史來看,也多少可以窺見樂山樓市的變化軌跡。今天,一起來回顧一下房交會吧。

1年1次——1年2次——1年1次——0次?

房交會,顧名思義就是房地產展示交易會。舉辦房交會的主要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助力棚改徵收,二是通過官方搭建搭建大眾化看房、選房、購房為一體的交流平臺。房交會上,各個開發商都會設置一個展覽區,要買房的就可以去諮詢瞭解。就跟各種招聘會、展銷會是一樣的操作。

說起樂山的房交會,歷史還挺悠久,還得從十年前說起。那時候是由住建局主辦,電視臺協辦。在樂山地標廣場——新廣場舉辦,最開始,一年一次,週期4、5天。2013年,辦了兩次,可能是樓市火爆的原因?當時的房交會規模還挺大的,基本上樂山的大大小小房企去了個遍,比如恆邦、立事達這些應該是歷年的優秀代表。後來,2017年房交會就從樓市缺位了,當時猜想可能是:樓市偏冷,新樓盤少,老項目持銷售中,大家積極性不高。2018年麼?emmm,今天已經10月24日,看樣子,一言難盡……

那些年,房交會的模式也是不斷變化的,以前都是專注房子本身,頂多整點熱場活動,越往後就演變成什麼都賣了,各種品類交雜在一起,有賣小吃的、賣汽車的等等。哈哈哈,想起也是覺得尷尬。

房交會“消失”兩年?樂山樓市已經“習慣了”麼?

展覽費高or需求少?

如果要深究樂山房交會辦不下去的原因,還是得從幾個方面來看。

一是費用較高,據說當時開發商一個展覽區的費用少輒五位數,多輒六位數。即便對不差錢的開發商來說,也有點誇張了。

二是形式老套,沒有創新。回顧之前舉辦的各種房交會,可以發現,基本上形式都是一樣的,不管是對於房企或者大眾,大家可能都疲勞了。

三是銷售效果不大,房交會雖然人多也熱鬧,但很多都僅僅是看個鬧熱,潛在客戶轉化率其實不高。到頭來倒是花了一筆不小的展位費。有點得不償失的感覺。

所以基於這些,很多開發商都不是很樂意參加房交會,至於為什麼還是參加了,大家自己瞎想吧(emmm,人艱不拆)。

四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營銷方式比房交會更方便快捷,並且項目信息傳播效果更好。

五是樓市行情好起來的時候,主動權慢慢向賣方轉移,以前是客戶在哪裡,開發商就到哪裡宣傳,現在想買房的人多了,很多都自己主動去樓盤瞭解信息。這種主動權的轉變也影響了開發商參加房交會的積極性。畢竟,買房子這個事情,還是要靠自己。

【寫在最後】

說到底,房交會的初衷還是好的,都是為了給買方和賣方搭建一個易交流的平臺。只不過,隨著市場的變化、移動互聯網發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其實際效果越來越弱了。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它曾經在推動購房者與開發商之間信息互換、棚改徵收等方面都還是起到了不少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