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說說「死亡五小」,它是不是克制火箭的拿手絕活?

「原創」說說“死亡五小”,它是不是剋制火箭的拿手絕活?

今天對陣鵜鶘的關鍵G4,勇士開場排出了“死亡五小”陣容,鵜鶘沒有準備,開場就陷入了大坑。最後大比分落敗。

說起“死亡五小”,頗有來歷。它脫胎於當年唐尼爾森的快速球。唐尼爾森認為,未來籃球一定是快速轉移球的天下。他在小牛初步實驗了小球戰術,這套基於兩大史詩級別控衛基德和納什而打造的戰術,快打旋風就引起人們激烈討論,戰績也相當客觀,甚至一度創造了常規賽開賽13連勝的記錄。快球初顯威力。這為小球戰術體系奠定了實踐基礎。

有意思的是,小球時代開創者和發展者正是火箭現任主教練德安東尼。當年在太陽,德安東尼以納什為核心,構建了小球戰術,其華麗球風,酷炫打法風靡一時。不過,由於小球固有的缺陷,加上太陽隊在防守端天賦不足,球隊陣容不夠深,導致一直沒能殺出西部,更別提總冠軍。隨著納什老去,德安東尼最終遺憾離開太陽。那個時候,輿論對太陽的評價是,可以華麗,但永遠不可能獲得總冠軍。

科爾是波波維奇的助教。在太陽與馬刺大戰的時候,他一定在思考小球戰術,包括他的優點和不足。入主勇士後,他立刻將庫裡打造成加強版的納什。庫裡和納什身高都不高,但控球技術嫻熟,傳球飄逸,打法多樣,可以很好地掌控球隊進攻。但庫裡比納什投籃更準,尤其是三分線外的投籃神準。輔之以湯普森強大外線進攻能力,格林、伊戈達拉的全面身手,讓小球戰術迸發巨大能量。在這個戰術體系中,雖然有著身高的缺陷,但快速,靈活多變的進攻能力,很好地彌補了這個缺陷。另外,這個體系的防守能力同樣很強,除了庫裡,其餘球員防守能力均不可小覷,這是當年太陽所不具備的。

「原創」說說“死亡五小”,它是不是剋制火箭的拿手絕活?

死亡五小取得了巨大成功。每當勇士落後,科爾大旗一揮,死亡五小上場,立馬就能完成追分甚至反超。勇士不僅殺出西部,還獲得了總冠軍。巴克利曾經預言勇士不可能靠跳投獲得總冠軍,話音未落,勇士就在當年度捧得了奧布萊恩杯,也讓世人看到並認可小球戰術的威力。

作為最後的絕招,勇士這麼早就拿出來亮相,讓我有些意外。當然,也可能勇士需要提前演練一下。但更大可能是鵜鶘上一場找到剋制勇士的方法,大勝勇士,本場比賽不容有失,讓科爾不得不提前祭出殺器。

如果火箭和勇士能夠在西部決賽的舞臺上相遇,我相信,一定是五小對五小。因為德安東尼也已經將五小陣容演練了很久,就等和勇士對決。作為小球戰術的開創者,德安東尼有很多心得和體會。在火箭的小球戰術體系中,哈登扮演了納什的角色。當然,哈登各自更高,進攻能力更加突出。事實上,火箭蛻變正是德安東尼把哈登改造成控衛開始,而哈登的天賦也實踐了德安東尼的理念。

哈登之外,保羅作為火箭閱讀比賽,調整戰術的場上教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哈登不在場上,或者在場上有所迷失時,保羅很好地掌控火箭進攻和防守,使得火箭始終可以保持高強度的進攻和防守。阿里扎的防守毋庸置疑,加上三分能力,是一個極好的3D球員。大前鋒位置火箭囤積了好幾位風格各異的球員,有擅長進攻的安德森,也有長於防守塔克,德安東尼可以根據場上變化,變換陣容。替補席上的戈登、喬約翰遜、格林都是好手。這樣一個陣容充分吸取了當年太陽重進攻輕防守的教訓,在防守端投入重要資源,這就是為什麼,常規賽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火箭進攻不夠順利,也可贏得比賽。對,是因為火箭的防守同樣讓人窒息。進入季後賽,火箭進攻全聯盟第一,防守全聯盟第二。有這樣表現的火箭五小戰術體系,贏下森林狼,實在不足誇耀,他們的目標,是西部決賽,是“死亡五小”。

「原創」說說“死亡五小”,它是不是剋制火箭的拿手絕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