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身體,更有思想

有身體,更有思想


喜歡看散文雜文小品文,相比於小說,散文類更能看出作者的性情、愛好等個人的東西來。

在我眼裡,散文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陽光燦爛類:這類文章語言優美,感情細膩,天永遠都是藍的,母親都是偉大的。

另一類,則是真實類:這類文章語言直率,可以說不優美,談天談地講故事說人生,憤怒了就開罵,高興了就喝酒唱歌還有人類該有的意淫。

我比較喜歡第二類,直接型。說女人男人那點事,說領導老闆背後的陰暗,都不藏著掖著,不用華麗麗的修飾,層層的鋪墊,更不需拉上太陽小雨奔騰的山河做背景。直溜溜的,省事,乾脆,有勁。

剛好,看馮唐類的散文集就是這一類。馮唐,柴靜口中的“雜種”,醫學唸到博士,還是婦科,然後不幹醫生,轉行去做了諮詢管理,當起了軍師,幸而一路沒有放棄自己的文字愛好。最終也因為文章而讓大家熟識。

最近,看了《活著活著就老了》一書,一如我心中的馮唐:有肉體,更有思想。


有身體,更有思想

有肉體。比如:

小說是和女人發展一段關係。寫之前,你會蒐集記憶,會讀主題類似的書,彷彿行房事之前瀏覽幾分鐘成人錄像以產生衝動。

全文處處,很多男人女人的比喻。讀小波,王朔,都有此共性。能直面肉體的,也更能直面靈魂。以生活案例來看,那些性犯罪,家暴類的人,往往是那些表面看起來沉默委婉老實的,而不是面上油嘴滑舌滿嘴情愛的人。從文字來看,直率的,也是更深抵人心的。

更有思想。比如:

苦口婆心勸大家去讀古書,學祖宗的智慧。

撇開祖宗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狡猾可喜的文字,是瀆職,是犯罪。在這一年多年裡,我們先是被別人用堅船利炮逼迫著改變自己,接著又用一場又一場的革命改變自己。這一百多年,我們幾乎一直是在急於改變自己。現在是該上上祖墳的時候了,檢點一下,祖宗有什麼好東西。

不師古就沒辦法完美處理今天。

說文學,

真正的文學用來存儲不能數字化的人類經驗,是用來對抗時間的千古事。

現在這個年代,到處都是作家,而真正的碼字人需要:

感受在邊緣,是有不少閒有一點錢可以見佛殺祖獨立思考自由罵街,

理解在高處,碼字人要能夠抓著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提升空中,撫摸那條跨越千年和萬里、不絕如縷的金線,總結出地面上利來利往的牛鬼蛇神看不到、想不明、說不清楚的東西。

表達在當下,碼字人要效法動物,從關照當下開始,收官與當下。

有肉體,更有腦子的人,是有趣的。有趣的人並不多,就如滿屏的電視節目,很多都是撞車不會死的狗血劇,看多了,人要傻。希望人到中年的馮唐還能繼續有邊緣的感受。如此,我們便得多看有趣有思考的文字,腦子會傻的慢點吧。

遇一個人,看一篇文,是肉體橫陳見佛殺祖獨立思考自由罵街類,則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