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食品謠言是怎麼誕生的?滿滿的套路和利益

燕麥致癌、食鹽有毒……

相信這些謠言你都有在自媒體上看過。

一些舊謠言甚至在專家闢謠後,

過一段時間改頭換面捲土重來,

閱讀量動輒10萬以上,引發人們的焦慮。

《2017年食品造謠治理報告》顯示,微信是食品謠言傳播主平臺,佔比高達72%;其次是微博,佔21%。

而謠言之所以盛起,與自媒體脫不了干係,利用自媒體造謠已呈現公司化運作趨勢,形成“以謠生利”的產業模式。

而這類謠言自身也具有一定特點:

題目驚悚、視頻呈現、無時間地點

這些謠言常藉助視頻方式進行傳播,缺乏時間、地點等基本要素,強調後果嚴重,在標題製作中故意聳人聽聞、故弄玄虛,吸引受眾注意力。

例如:“千萬不要吃某某”“抗癌十大食品”“震驚了,某食品竟然……”等,常常成為網絡爆款。

看食品謠言是怎麼誕生的?滿滿的套路和利益

謠言為何層出不窮?

警方介紹,網絡謠言製造門檻低,經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網上論壇、微博等轉發,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由於取證難、溯源難,偵破食品安全網絡謠言案件並非易事。

看食品謠言是怎麼誕生的?滿滿的套路和利益

可是有一點讓人想不明白,

這些傢伙為啥要費勁造謠呢?

給我們看這些,對他們有啥好處呢?

看食品謠言是怎麼誕生的?滿滿的套路和利益

一些自媒體生產謠言

目的是敲詐勒索和故意抹黑競爭對手

“紫菜是塑料”與10萬元錢

2017年,幾段展現“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引發一輪“塑料紫菜”風波。

造謠者王某在食用晉江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紫菜後,猜想這些紫菜是塑料做的,便指揮員工拍攝視頻並上傳到朋友圈。其後,王某聯繫被害公司索要人民幣10萬元,威脅稱若公司不想解決,就把事情鬧大。

看食品謠言是怎麼誕生的?滿滿的套路和利益

事後查明,這段視頻是謠言,該事件對晉江、福建紫菜產業造成近億元的損失。造謠者王某犯敲詐勒索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

此外,有的企業利用自媒體謠言抹黑競爭對手。採訪中,多家食品企業對於一些集中爆發的網絡謠言,首先都將懷疑的矛頭指向競爭對手。

吸引流量賺廣告費

“牛奶致癌”與5000元

2017年9月,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法院裁判的一起案件中,泉州市江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佈“蒙牛純牛奶被檢出致癌物超標”的視頻。

這一視頻被大量點擊並轉發,僅發佈後十幾天時間就被1073個微信公眾號轉發,使人誤以為是最近剛發生的事件,其中數個公眾號轉發視頻瀏覽量過10萬次。

看食品謠言是怎麼誕生的?滿滿的套路和利益

其中,僅江鴻公司管理的微信公眾號就有“閩南第一手”“石獅視”“一手”“時事爆料”“熱門街拍”等5個。公司負責人說,這樣做是為了擴大知名度,增加點擊量,賺取收入。

2017年9月,內蒙古和林格爾縣人民法院依法判處謠言視頻炮製者有期徒刑10個月,並判沒收作案工具。

同時,不少微信公眾號或微博賬號在推送此類謠言時,頂部或底部常有廣告,甚至通過讀者閱讀及轉發也可以獲得一定收益。

一位自媒體公號運營者介紹,部分自媒體與廣告商形成了一條利益鏈,閱讀量和粉絲數高,就會有廣告商找上門。

看食品謠言是怎麼誕生的?滿滿的套路和利益

緊跟新聞熱點衍生謠言也是自媒體傳謠的常用手段。

比如,今年一些地區出現豬瘟,有自媒體發佈“吃了豬肉已經中毒”等謠言;有媒體報道了廉價鴨肉是速生鴨,就有公號立刻編造子虛烏有的“專家”,編造食用這些鴨肉有哪些害處。

同樣,你看過的這些,

都!是!假!的!!

看食品謠言是怎麼誕生的?滿滿的套路和利益

肉鬆蛋糕

2017年5月,一則關於“肉鬆蛋糕是用棉花做的”視頻,在朋友圈裡引發瘋狂轉發……

造謠的視頻

↓↓↓

此後,濟南市南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闢謠:檢驗報告顯示,肉鬆樣品中未檢出棉花內源基因,可以排除肉鬆蛋糕中添加了棉花的可能,網傳肉鬆蛋糕洗出棉花不實!

掛麵

2017年3月起,在湖南、河南、黑龍江等地,有人在微信群及朋友圈轉發視頻,稱金沙河掛麵裡的麵筋是膠。

造謠的視頻

↓↓↓

此後,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公安局依法以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對袁某、鄭某行政拘留五日。

燕麥

濟南市民劉先生說,閱讀“華人老闆”發佈的文章“擴散!全球43種燕麥片可能致癌!千萬別給孩子吃啦!”之後,發現家裡就有文中所述品牌燕麥片,出於恐慌將燕麥片都扔掉了。

看食品謠言是怎麼誕生的?滿滿的套路和利益

此後,華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教授趙力超發表在微信公眾號“全民較真”上的闢謠文章稱:“麥片中的草甘膦不致癌,該買就買。”

食鹽

28歲的濟南市民張琳琳說,由於她的母親篤信各類食品謠言,前一陣看到“食鹽中亞鐵氰化鉀對人體有害”之後,家裡吃了好幾個月不加鹽的菜。 

看食品謠言是怎麼誕生的?滿滿的套路和利益

而真相卻是,“亞鐵氰化鉀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作為食鹽抗結劑,可以防止食鹽結塊,國產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都有嚴格的標準控制,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看食品謠言是怎麼誕生的?滿滿的套路和利益

只能說,放眼望去,食品安全領域已然成為了自媒體傳謠的“重災區”。

有關數據顯示,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佔45%。2017年,僅公開報道就有50餘件(次)食品謠言處罰追責案例,其中9件當事人被追究刑事責任,40人被處以行政拘留、7人被處以行政罰款等其他處罰。

既然如此,如何減少“舌尖上的焦慮”?

專家表示,首先要加強網絡監管,對於網民投訴要及時回應,加強對爆款文章和自媒體的監控,發現異常及時約談或封號。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認為:“老百姓容易被謠言誤導,關鍵在於食品安全領域信息的不對稱。需要搭建一個平臺,及時傳播正確的食品安全知識和信息,填補信息真空地帶。”

不信謠!不傳謠!

對於家中老人也要及時科普相關知識,

擦亮眼睛,不要上當哦

來源:新華視點、新華網、鶴城晚報等綜合整理,食藥法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