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密森學會的誠信歷史

在數世紀前的1756年,在英國,一個帶有皇室血統的女子,悄悄地為英國的貴族諾森伯蘭公爵生下了一個男嬰,這個私生子的名字叫詹姆斯·史密森。這孩子天賦過人,思維敏捷,自小學習成績就非常出色,他2l歲便從學術的“尖塔之城”——牛津大學畢業,22歲就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然而,儘管如此,他私生子的身份卻一直是他胸口無法褪去的傷疤,一直是別人諷刺和打擊他的笑柄,他對此頗為不滿卻無可奈何。在一次盛怒之下,這個堅毅的小夥子對他的老父親發誓說:“我會讓自己青史留名,即使將來人們把諾森伯蘭這個貴族姓氏忘得乾乾淨淨,也還會永遠記得我的名字!”

為了兌現自己的豪言,他非常努力地鑽研自己的科學事業,並最後如願地成為了英國著名科學家,三方晶系礦物裡的“菱鋅礦”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這無疑讓他的身份得到了認可,在科學界他的名字永遠地被記得也基本成了現實。但是,可能令他也沒有想到的是,真正令他的名字永垂千古的卻是他一次有趣的捐贈。

儘管史密森先生成就卓著,而且繼承了家族留下的一大筆驚人資產,但是他卻沒有子孫繼續繼承下去,他唯一擁有的就是一個侄子。

在1826年的一天,71歲高齡的史密森先生寫下一份很有意思的遺囑,他在遺囑中表示自己死後將把所有的遺產留給侄子,但是如果侄子死亡並且沒有後代的話,遺產將贈給遙遠的美國政府,用於在華盛頓特區建造一個“致力於知識創作和傳播”為目的研究學會。頗耐人尋味的是,史密森先生雖然從來未曾踏上美國的土地,但是心底裡卻認定美國是最有創造力的、沒有腐朽制度的、一個烏托邦似的國家。

3年之後的1829年,這個可愛的老人在意大利離開了這個世界,不幸的是,他的侄子居然也年紀輕輕便隨他而去,而且也沒有留下子孫。彷彿一切是造化使然,一如他當初所言——人們可能真的要把諾森伯蘭這個貴族姓氏給忘記了。不過,聰明的美國人並沒有忘記他,當時的美國總統傑克遜特地派外交官理查德·臘思千里迢迢地趕來,帶領著專員們在英國法庭和英國人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遺產戰。整整兩年後,美國人終於取得了史密森先生的遺產,變賣成了價值50.8318萬美金。雖然這對美國政府來說並不算什麼,但是當時的物價便宜,這筆錢買一座小城鎮都夠了。


美國史密森學會的誠信歷史


美國政府最初是準備落實史密森的遺囑的,甚至國會為此還通過了一部學會組織法。但是可惜的是,美國政府卻將這筆錢用於購買債券,最後也不知道美國政府的投資師怎麼搞的,居然投資失敗了,虧了一個血本無歸。這個事情差點兒就這麼不了了之了。但是就是在這時,一個人站出來了——他就是曾經當過美國第六屆總統的約翰·昆西·亞當斯。他以一名普通參議員的身份,站出來振臂疾呼,強烈批評這種不講誠信沒有責任感的行為,認為這樣辜負了一個滿心赤誠的朋友對美國的期望。當時的美國政府立即作出反省,並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馬上進行補救。最後,國會再次立法,並連本帶息地恢復了那筆財產,一同用於成立史密森學會,在美國的華盛頓特區建造了一座以史密森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龐大博物館群。這座龐大的博物館群如今擁有16座大型博物館,一座美術館和動物園,成為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群之一。而史密森學會也成為了唯一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半官方性質的博物館機構,同時,史密森學會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體系。而為了表示對史密森學會的重視,做到絕對的開明和誠信,學會的董事會至今都由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副總統、3名參議員、3名眾議員和6名非官方人士組成。

而在此間還發生一段插曲,也值得一提。那就是在史密森先生離逝74年後的1903年,意大利政府準備徵用史密森先生遺體所在的墓園的土地。美國政府知悉情況後,連忙派出特使帶領海軍儀仗隊,以高規格去意大利迎接這位老朋友的靈柩。據說,那天史密森的棺柩上被儀仗隊員輕輕覆蓋上鮮豔的美國周旗,而此時,憂傷的港口忽然飄起細密清涼的雨……

最後,史密森先生的遺體被安葬在了史密森博物館總部的所在——史密森學會大廈。在這座極具歐洲中世紀風格的城堡裡,史密森先生終於安然睡去,不再流浪,供無數遊客反覆瞻仰。他的陵寢與史密森博物館群,連同那飄揚的美國國旗,成為了一座誠信的豐碑。

如今的史密森學會收藏1.42多億件藝術品和標本,相信當人們走過那一座座壯美的博物館稍稍瞭解到這段歷史淵源的時候,大概都會心生感動,這是一種源自誠信的感動,而這份誠信不是來自於個人,是來自於一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