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第一生產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戶,綠色健康才是國產大豆的正確打開方式

從世界第一生產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戶,綠色健康才是國產大豆的正確打開方式

20世紀下半葉,中國大豆完全自給自足,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

大躍進前(1959-1961年),中國大豆的出口一度對前蘇聯非常重要。大豆產量從80年代的900萬噸增長到1994年的1600萬噸高峰。隨後的幾年裡,產量亦穩步增長。

直到1990年代,中國仍然是大豆淨出口國。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大豆出口超過100萬噸,完全不需要進口。

隨著中國對全球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以及大豆產品需求的增長,中國大豆產業在1990年和2000年開始發生巨大變化:中國曾經是美國、阿根廷、巴西在世界大豆出口市場的競爭對手,如今卻成為它們最大的客戶。

怎麼會需要這麼大豆?

從世界第一生產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戶,綠色健康才是國產大豆的正確打開方式

過去大豆主要用於豆製品的消費,養殖業的興起帶動了飼料需求增長,豆油的消費也不斷增加,於是大豆市場的結構發生了變化。

從世界第一生產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戶,綠色健康才是國產大豆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國經濟改革的同時也開啟了持續到今天的營養變革。中國家庭的食品消費以前以植物產品為主,現在已經多樣化,肉類產品(牛肉、豬肉和家禽)和乳製品的消費量增加。

從世界第一生產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戶,綠色健康才是國產大豆的正確打開方式

● 2013年,每個居民每天總可用食物量接近3000大卡,其中包括高比例(20%以上)的肉類卡路里。

●1985年至2015年,豬肉產量增加了3倍,目前仍是中國主要肉類產品,佔肉類總產量的57%。家禽產量增加了18倍,牛肉產量增加了15倍,羊肉產量增加了7倍。

從世界第一生產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戶,綠色健康才是國產大豆的正確打開方式

肉類消費(主要是雞肉和豬肉)的增長導致對動物飼料的需求上升,包括穀物和大豆。中國豆粕產量從1997/98年的800萬噸增加到2014/15年的5400萬噸。中國的現代飼料工業始於1975年,到2012年產量近2億噸,成為世界最大的飼料生產國。

從世界第一生產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戶,綠色健康才是國產大豆的正確打開方式

隨著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中國食用植物油總消費量從1000萬噸增加到3300萬噸。在總消費急劇增長的十幾年間,豆油一直居於領先地位。

在2002年前,菜籽油是消費量最大的植物油,其次是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當時大多數油是以散裝毛油的形式銷售,區域特徵顯著:東北消費豆油,長江流域消費菜油,部分南方地區消費花生油。但是,新的食用油標準改變了這種市場結構。

從世界第一生產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戶,綠色健康才是國產大豆的正確打開方式

1992年,中國頒佈了一份“色拉油”的標準,未精煉的毛油顏色渾濁,被認為是不健康的,這引發了食用油市場的細分:味道和氣味不再是第一選擇標準,價格開始主導消費者的購買選擇。

便宜的大豆油變得更有吸引力,從2003年始,豆油取代了菜籽油成為第一大消費油種。

從世界第一生產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戶,綠色健康才是國產大豆的正確打開方式

為滿足大豆需求, 中國決定對某些“非戰略”產品(大豆,肉類)增加進口,對穀物則徵收關稅配額。這樣,農業生產可以專注於戰略產品,如穀物(小麥和大米),以保持自給自足。

如果中國不進口,由國內種植7500萬噸大豆用於壓榨,則將佔用4000萬公頃土地,同時將不得不進口至少2億噸的糧食!因此,中國從世界第一大豆生產者變成了世界第一大客戶。

從世界第一生產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戶,綠色健康才是國產大豆的正確打開方式

不過,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綠色生活的迫切向往,相信國產大豆的國際競爭力將不斷得到加強。

莫力達瓦

“豆地租”項目全面放大莫旗高端大豆的特色優勢效應,打造內蒙古非轉基因有機大豆產業基地,構建政府主導推動、龍頭企業帶動、生產基地支撐的有機大豆產業體系,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力群眾增收致富,堅守綠色有機產品標準的先進性,堅持“安全、優質、環保、營養、健康”的產品本質特徵,打造精品品牌。

並通過推進“互聯網+”高標準有機種植示範基地,實現實現對大豆質量的全程可追溯,保護莫旗有機大豆種植這一方淨土,維護有機大豆從“一畝三分地”到規模化發展的可持續性,由大豆的量產轉化為質產,將食品等級中最高的有機食品推廣到人民日常生活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