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产营销人,该给投资部同事擦PP了?

武汉有多少开发商营销人,现在想捅死投资部同事?

你在酒桌上谈笑风生,一谈几十亿的生意,现在要老子100万100万啃出去,给你擦PP,你良心大大的坏。

话说去年一家大开发商刚进武汉,招拍挂拿第一块地,没拍到心理价位。

投资总就很开心给营销总发一条微信——我帮你争取300块空间。

然鹅,开盘没多久,营销总尿遁而去。

逼死人家的不是你少拍的300,是你多拍的那3000。

武汉地产营销人,该给投资部同事擦PP了?


2016~2017年一波抢地的疯狂,现在开始拉清单。

不计成本拿地的后果,现在要比竞品贵30%。

营销人,纵然九头六臂,也感觉力不从心。

自己挖的坑,含泪也要填满。

毕竟2年前,你可是对投资部满怀殷切——

拿高价地,总比没地强。

没地,全公司抱着死,有地,不管贵不贵,至少还能忙活。

当初大家一起疯,明明说好一起扛,怎么现在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01


今年一波2016~2017年高价地项目上市,纷纷突破片区房价上限。

然后很多板块,价格彻底混乱。

之前拿地5000的批1万,拿地1万的批1.5万,2个项目同区域,档次并没有本质的差异。

你是购房者,告诉我,会怎么选?

武汉地产营销人,该给投资部同事擦PP了?


产品减配减得毫无比较优势,仅仅因为地价高,就比竞品贵20~30%,再强的骗术也难得逞。

盘龙城一个盘,单价1.2万,板块地王出身。

跟竞品相隔不过几百米,成本活生生贵几千,房价也贵2000。

在不锈钢区域,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分界线。

最近开发商满世界找分销,3个点佣金广招天下拉客精英。据说效果明显,从完全卖不动,到一个月能卖几套。

再看阳逻,低价盘中的战斗机,谁敢说武汉房价高,他们第一个表示不服。

就是这么低门槛的上车盘,第一个高地价价盘入市,开发商撕掉精装玩裸奔,标价8000。

说好的毛坯必亏呢?

当初拿地时,说好的兄弟手牵手,一起把板块拉上1万呢?

拿地时有多风光,卖房时就有多艰辛。

悲剧,拿地时已经注定。


武汉地产营销人,该给投资部同事擦PP了?



武汉一家颇有背景的开发商,过去多少年,一直不温不火。

2016年,突然啪啪啪拿下几宗板块地王。

为什么突然反常,就3个字,做假账

当年这个板块卖1万,他们就敢贴着房价拍地价。

因为据他们预测,2年后这里能卖1万8。

理由?没有理由。

反正集团不会也不懂你算帐对不对。

只有这样算账,集团才会给钱拍地。

投资拿地就从精明计算,变成豪赌盛宴。

现在2年过去,按照预期1.8万销售,比竞品足足要贵2500。

营销已经开始抓破脑壳。

02


现在武汉楼市,什么楼盘最难过?

答:地拿贵的项目。

尤其同板块,还有低地价项目砸场子。

最近很多分析认为,武汉楼市最难卖的,是高价盘。

不是。

高价盘远比不上地价贵的项目难,不管他低价还是高价。

武汉地产营销人,该给投资部同事擦PP了?


我们看最典型的高价盘板块,二七滨江

单价破4万,大量180平以上面积段产品。

现在的市场表现——开盘去化过半,然后平销2个月,卖个八九不离十。

这不叫“难卖”,这叫“由奢入俭难”。

过去2年,武汉楼市“日光”过于频繁。尤其2016年底到2017年初,3万多接近4万的项目,居然要连夜排队刮彩票,完全扭曲市场预期。

现在所谓的高价盘“难”卖,仅仅只是回归“常态”。

韭菜不是源源不断。

当一波富人收割完毕,你又一股脑上这么多高价项目,“”是最合理的局面。

高价盘虽然没有前年那么抢手,但至少有几个优势

1、 板块竞品调性一致,没有太明显的价格差。

2、 很多高价项目,甚至就是板块孤品。

这意味着,只要能找到目标客户,还是能卖出去。

而高地价项目,就是硬刚比竞品贵。

他首先要找到目标客户,其次还要说服客户忽略贵30%,最后才能卖出去。

这里面最难的,显然是第二步。

这里面更坑营销队友的,是产品还不对。

“地很贵”就是所有逻辑起点,不谈板块承受力,也不管自己擅长什么,只能硬着头皮冲着片区之王去。

地贵拼品质,好像没什么不对。但我们开发商显然对品质有误解,所谓高端,仅仅就是,面积大。

我们看到最近各种板沙的,精装改毛坯/找分销,基本都是这类项目。

03


前段时间,干地产营销的疯转一篇推送

——地产营销重回C位。

被冷落3年,终于吐出一口恶气。

武汉地产营销人,该给投资部同事擦PP了?


都是搬砖出身,装什么金融人?

高杠杆玩不转,还是要老实回到卖房回款吧???

作为专业背锅30年的营销,此时也只能说一句——

来,屁股翘起来,哥哥擦。

等一等,你不要太自信。

你确定此时的C位,还是你熟悉的C位?

我们想清楚一个问题先。

武汉当下开盘去化40%以下的,极少。

大部分去化,依然在4成以上,不说理想,至少勉强合格。

这说明牛市行情仍在。

2011~2014年,4成去化是很正常的销售表现,怎么过了几年,同样的去化,开发商挺不住?

各种活下去戏精乱窜?

为什么依然处于牛市,开发商却特别焦虑?

这不仅仅是“由奢入俭难”情绪转换,而是这轮行情,彻底颠覆开发商的运营逻辑。

2016年开始,规模化成地产唯一追求,平地一声雷,冒出个3000亿生死门槛。

我们用看傻逼的眼神,关爱着那些小而美的开发商。

单纯依靠销售回款再拿地,投资落后销售半年的节奏,发展太慢。

于是,但凡有野心的开发商,都在做一件事——

加杠杆

不同项目互相担保,不回款就敢拿新地。

土地储备增长,跟销售回款完全不匹配


武汉地产营销人,该给投资部同事擦PP了?



但现在,政策风向大变,房价上涨速度,远远赶不上融资成本,也达不到拿地预期。

这才导致那些高资金成本、高价拿地的项目,必须尽快出手、资金回笼。

顺驰的故事,都听过吧?

我们看,最近在武汉甚至全国闹出“降价风波”的开发商,多来自那个分不清H和F的省份,而那个省份的房企,背后都是纠缠不清的金融影子。

所以,同样40%去化,3年前可以接受,现在万万不能接受。

04


营销不是给投资擦屁股,是给3年前的战略擦屁股。

这里面存在的压力,都不止把房子卖好。

武汉一家新锐开发商,在某刚需认可度极高的区域,拥有一个百万方级项目,回回开盘去化都是100%。

但最近,不得不忍痛分割卖出这块大肥肉。

这说明什么?

传统意义上的营销成功,恐怕已经很难满足开发商“战略调整”要求。

正常清盘,正常回款,都堵不住资金链窟窿。


武汉地产营销人,该给投资部同事擦PP了?



武汉一家开发商营销总,预感公司资金链要炸,赶紧弃船逃生,跳上一条更大的船。

境遇如何呢?

——从“准火坑”跳进“真火坑”。

用他自己话说,催回款已经催到变态,感觉公司明天就要破产清算。

“那种分分钟要崩盘的感觉,我总算体会到了”。

还好国庆长假,只加了7天班。

每天都在盘项目回款,哪个苗头不对,或者哪个的竞品在降价,立刻现场坐镇拿应对方案。


地拿错+产品不对,营销都很难板回来,现在把营销戳上C位,板整个集团战略方向,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牛市,还在进行当中,他们并不是假装生存很艰难。

降价,同样可能存在牛市。

卖房子,敌人不是竞品,也不只是地价,而是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