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億年的五代同堂,遇上了一羣少年郎

累不?

累!

“是真累!”

10月12日,嵩山三皇寨景區。

480多級臺階的“好漢坡”過後,百來號十幾歲的少年邊抹汗邊繼續前進。


20多億年的五代同堂,遇上了一群少年郎


巍峨嵩山,三皇寨聳立峰頂。

短暫休憩後,來自啟元國際中學七、八、九年級的孩子們開始“上課”。

小主持人登場提議:

“同學們,談談登山的感受吧。”

九年級的王家懿、孫子恆,八年級的朱麗、袁睿,七年級的李木子、桂林等同學踴躍分享。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無限風光在險峰。”

“努力才有收穫。”

在付出汗水和辛勞之後,帶著真情實感的經歷總結總是顯得特別深刻。


20多億年的五代同堂,遇上了一群少年郎


八年級的韓凱帆更是準備了3頁講稿,給同學們講起了地質特點——

三皇寨是嵩山世界地質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這裡,連續出露著太古宙、元古宙、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岩石地層序列,地學界稱之為“五代同堂”。

也有同學說起了“對口相聲”,繪聲繪色講著關於嵩山的傳說故事——

有塗山氏誕育啟的太室山,有塗山氏之妹長居的少室山。


20多億年的五代同堂,遇上了一群少年郎


“大家往右看,像一頁頁書重疊的山體,那就是書冊巖。”

順著地理老師潘瑞琴手指的方向,陡峭山壁猶如一本本沉積了億萬年的古書,鐫刻著滄海桑田的印記,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

由嵩山獨特的地質特點,到形成年代、經歷的地殼構造運動、如今的形態特色,娓娓道來,直觀而形象。

孩子們認真聽著,思考著,不時提出疑問。


20多億年的五代同堂,遇上了一群少年郎


“其實我們是第四次組織嵩山三皇寨地質實踐課了。”

啟元國際中學教務主任金銀花介紹說,學校組織學生進行不同的綜合實踐課時,都經過了充分考察和縝密準備,也取得了滿意的預期效果。

“讀千卷書,行萬里路。”

抽象知識與具象現實的結合,讓學習變得更生動起來。


20多億年的五代同堂,遇上了一群少年郎


“我們事先會學習相關的內容。”一位七年級的同學說,她是第一次參加地質實踐課,“要發言要演講要回答問題,都挺有意思的。”

“累並快樂著唄。”她總結說。

事實上,一次成功的綜合實踐課,確實並不只是鍛鍊學生某一方面的學習能力,往往是具備了多種不同能力的“混合考驗”課。


20多億年的五代同堂,遇上了一群少年郎


根據教育部2017年頒佈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綜合實踐活動課是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

活動方式中有一項就是考察探究——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研學旅行等,目標則是立足於活動育人,培養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多億年的五代同堂,遇上了一群少年郎


“成效明顯。”

啟元國際中學教務主任金銀花表示,各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對學生在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互助精神等多個方面都有很強的提升作用。

隨著更多教育機構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視和研究,真正的“素質教育”也將獲得“質的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