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戰爭電影,有些成爲記憶的里程碑,有的只能用「神劇」冠名

導讀:同樣是戰爭電影,有些成為記憶的里程碑,有的只能用“神劇”冠名

中國的電影技術如今越來越高,電影技術是19世紀末電影傳到中國,20世紀初中國開始拍攝影片並逐步發展成具有相當規模的電影事業。由於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經濟技術落後,沒有自己的電影工業,因此攝製和放映電影的器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但是,這一時期中國電影技術界的先行者們也曾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研製成功了一些電影器材,為當時的電影事業做出了貢獻,為以後建立中國自己的電影工業提供了經驗。

同樣是戰爭電影,有些成為記憶的里程碑,有的只能用“神劇”冠名

在那樣的艱苦條件下,我們國家所拍攝出來的電影幾乎是黑白的,甚至聲音也很嘈雜,但是卻幾乎都是精品,如今電影技術越來越好,至少還能用上5毛特效,所以就出現很多奇葩的效果,比如手撕鬼子,在戰爭電影的範疇中,想比於現在,以前的更注重寫實,如今的更注重的是效果。比如,就是南征北戰那樣的大場面電影也是由一個個基層故事串起來的,很少直接描寫大領導。那時候戰爭電影的細節也相當考究,絕無現在神劇裡戲子們那些二逼鏡頭。

同樣是戰爭電影,有些成為記憶的里程碑,有的只能用“神劇”冠名

還有《冰山上的來客》這部經典老片為例,如果讓現在的喜歡多結構愛情劇的導演們來拍攝,很有可能拍成《冰山上的多角戀》。老電影《鐵道游擊隊》裡面日本特務化妝突然襲擊的情節,服裝都特意做舊,道具也相當逼真,演員的戰術動作一看就是練過,如今的衣服真的也是新的沒法說,在細節上還比不上以前。

同樣是戰爭電影,有些成為記憶的里程碑,有的只能用“神劇”冠名

例如老電影《平原游擊隊》的細節,沒有準星的盒子炮。李向陽右手的盒子炮沒準星,是為了快速出槍,以概略的猛烈火力打擊敵人。但是他左手盒子炮卻是有準星的,這是用於精確射擊的,這才是老電影體現出來的戰術細節。

同樣是戰爭電影,有些成為記憶的里程碑,有的只能用“神劇”冠名

再來看看如今的,比如《永不磨滅的番號》,在第34集裡,孫成海營長向天上扔了一顆手榴彈,竟把一架日本飛機打了下來。 即便是以飛機最低的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來做假設,依靠投擲手榴彈來擊中飛機仍屬天方夜譚,更何況在此之前孫成海受了飛機機槍的貫穿傷,能夠站著本身就已屬奇蹟了。

同樣是戰爭電影,有些成為記憶的里程碑,有的只能用“神劇”冠名

還有《抗日奇俠》,一位戰士將一名日軍,不偏不倚地撕成了兩半。“鬼子”血肉橫飛,而英雄凜然一笑。因此網友紛紛吐槽:“你以為是手撕包菜嗎?人體構造生命科學呢?你這是抗日科幻劇吧?你是真心要逆天啊?”除此之外,此劇還有鐵砂掌、化骨綿掌等“神功”,令人不得不覺得這是一部比武俠劇還武俠的武俠劇。

同樣是戰爭電影,有些成為記憶的里程碑,有的只能用“神劇”冠名

同樣的是戰爭題材的劇,以前沒有小鮮肉也沒有特效,用著真摯的演繹以及深入人心的細節,讓觀眾一遍又一遍的去回味,讓這些劇成為了記憶的里程碑,然而如今的劇卻像是忘了本,忘記了本身該表達的是民族氣節,而用了一些過於誇張的手法去描述戰爭,甚至讓很多未曾經歷過戰爭的人誤以為抗戰原來這麼容易,所以這些劇只能用“神劇”來冠名。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