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立馬秋風絕頂山,千崖萬壑擁斑斕;披開雲霧依辰極,身在青霄紫氣間。 這座神聖之山坐落在四川與雲南的交界處,站在山頂彷彿站在世界之巔;這裡又被稱作“神聖王國”,以眾多的野生動物而著稱,這就是巴郎山。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在海拔較低的四川山區,生活著可愛的大熊貓,那是他們最後的伊甸園。奈吉爾·馬文團隊就是從這裡開始新的探索征程。

在巴郎山馬文先後遇到了岩羊、雪山鷓鴣、藍大翅鴝等動物。

岩羊體型中等,形態介於野山羊與野綿羊之間,以青草和各種灌叢枝葉為食。它們常到固定的地點飲水,但到寒冷季節也可舔食冰雪,無固定獸徑和棲息場所。它們在懸崖峭壁只要有一腳之稜,便能攀登上去。一跳可達2、3米,若從高處向下更能縱身一躍10多米而不致摔傷。冬季發情交配,次年6、7月產仔,每年通常只產1仔。主要天敵是 雪豹、豺、狼,以及禿鷲和金雕等大型猛禽,是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岩羊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雪山鷓鴣

藍大翅鴝見於灌叢以上的高山草甸及裸岩山頂地帶,喜雨浸的山脊及高處。有時同性別的鳥結成小群至大群,飛行及姿勢似磯鶇,但也似紫翅椋鳥而結大群盤旋飛行。冬季結群棲於樹上。罕見或地區性常見於西藏南部及東南部、雲南西北部、青海東部、甘肅西部、四川西部山區。它們為垂直遷移的候鳥,夏季於海拔3400~5400米,但冬季下至2000~4300米。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藍大翅鴝

成都大熊貓養殖基地是世界上誕生熊貓幼崽最多的地方,馬文作為基地的宣傳大使,經常宣傳這裡的保護事業。接下來他將介紹大熊貓的生活。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一個月大的小熊貓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正在啃竹子的大熊貓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剛出生的小熊貓

我國目前建立了50多個大熊貓保護區,其中唐家河保護區就是其中一個;建立大熊貓保護區的另一個好處是其他動物也得到了保護。比如這裡就有獼猴、豹貓、紅熊貓、隱紋花松鼠及寶興樹蛙等動物。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獼猴

豹貓俗稱山貓、錢貓,是產於亞洲的貓科動物。豹貓是夜行動物,通常以齧齒類、鳥類、魚類、爬行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除了交配季節外,它們一般為獨處。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豹貓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紅熊貓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隱紋花松鼠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寶興樹蛙

隨後馬文來到了瓦屋山,瓦屋山位於我國中部,是紅熊貓的樂園。但是之前兩次馬文來這裡都以失敗告終,並沒有遇到過紅熊貓。這次比較幸運,終於看到了一隻。

紅熊貓也叫小熊貓,主要生活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針闊混交林或常綠闊葉林中有竹叢的地方。這些地區常年氣溫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則在0~10℃之間。它們活動區域較大,在夏季紅熊貓多在陰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動,而到冬季則在陽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後甚至下到村莊附近的草坡、灌叢活動。尤其喜好在向陽的山崖或大樹頂上曬太陽,故四川當地群眾習稱“山門蹲”。

奈吉爾·馬文與你一起探索未被發現的中國——神聖之山篇

難得一見的野生紅熊貓

下一站,我們內蒙古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