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打一出生,就想實現自身價值,或許你該更哲學的看待孩子

也許每個人生來皆是迷惘而躁動的,希望得到關注和讚美。

我們沒有佛陀那種超脫自我的境界,可以審視培育內心的花朵。

所以只有不斷尋找自我價值,和生存的意義。通過親手種出的花來博人讚美,反哺自己,停止躁動。

別看孩子小,這些也無法免俗。

人打一出生,就想實現自身價值,或許你該更哲學的看待孩子

我大舅是一位盆景藝術家,正兒八經的手藝人,幹他們這一行的得花時間,老話說“十年山水,山水十年”

只有通過歲月的積累,才能把山川河水濃縮在一盆之中,妙不可言。

自從有了兒子之後,這個小行者孫簡直把好好地庭院弄成了天庭,兒子喜歡拖著廢枝追殺家裡的土狗旺財。

大舅頭疼不已,這個環境完全不能創作藝術啊。怎麼說都不聽,把教育書籍都翻出褶子都拿兒子沒轍。

有一次兒子地跍蹲在地上,看著大舅折騰一盆金彈子,破天荒沒有哭鬧,大舅嘗試性的說道:“兒子,來一剪子?”

邊說邊找來了一盆適合練手的“紅葉石蘭”,給躍躍欲試的兒子嘗試下。

兒子學著父親,摸著下巴深沉的打量,一剪子就把石蘭剃了個平頭,然後轉頭望向父親等待評價。

“嗯,看起來很涼快,有一種呼之欲出的美感,很藝術”大舅伸出大拇指。

一般來說孩子做這玩意兒非常枯燥,可大舅兒子還真是坐住了,大舅時不時把一些零碎的邊角石料,一些瘦弱的植物給兒子練手。

練完之後再發表一些模稜兩可的評價,像什麼“狂野中又不失浪漫”“簡直像是植物中的希特勒”“有一種宿醉中的朦朧”

大舅兒子得到評價往往能高興大半天。我大舅也是誤打誤撞出了一個好方法,能讓兒子通過自己努力獲得肯定,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人打一出生,就想實現自身價值,或許你該更哲學的看待孩子

孩子太閒,就會躁動,想要獲得關注,無論是正面的還是消極的,這是一種人的本能,所以小孩子有時候哭鬧,你給他找點事兒做看看。

有篇帖子,寫的很真實,讓人深有感觸。

說是一個孩子很瘦,爹媽怕孩子營養不良,每次做飯都猛足了勁兒,一家三口菜都堆了一桌子,看著如山般的菜餚,一般人都望而生畏。

爹媽沾沾自喜,有葷有素、有湯有面,雖然沒有山珍海味,也是很奢華了。

孩子照樣象徵性的幾筷子,然後把飯扒拉兩口就溜了。

爹媽很是苦惱,難道還是食物不對胃口嗎?又研究了一陣子換了幾大菜系,兒子照常溜之大吉。

有一次兒子看到又是一大桌子菜,把筷子往碗上一摔“做這麼多,看著都飽了,我是不敢在家裡吃了”

爹媽開始不知道啥意思,第二天就做了三個菜,兩菜一湯,三個人齊活把桌上消滅乾淨,讓爹媽開心的是,兒子在這次戰役中出了很大的力,不僅吃完了飯,還喝了一碗湯。

爹媽這才恍然醒悟,這就和自己參加聚會一樣,十幾個人連一桌子菜都吃不完嘛,而且,把一桌子飯菜全部打掃乾淨的成就感,居然這麼強。

人打一出生,就想實現自身價值,或許你該更哲學的看待孩子

阿德勒說,每個人生來都需要尋找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嬰兒學抓握,幼兒學步行,兒童學自理...這些尋找,從我們一出生就開始了。再小的孩子,都需要存在的意義。

倘若他們在日常中得不到滿足,只好用別的方式了。對孩子來說,會激怒大人,引起父母注意,和父母對抗並讓他們最終屈服,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其實不然,讓孩子學會一件事的成就感,遠高於父母的讚揚。

女生曾跟爸爸學做麵包,需要將雞蛋打入麵粉裡,初生牛犢不怕虎,她拿著雞蛋就使勁敲,結果雞蛋液流了一地。連續敲碎兩顆雞蛋後,她生氣地說,再也不做麵包了。爸爸二話不說,取出一顆雞蛋,故意也敲碎。

女生哈哈大笑,好像面子上又回來了,乖乖坐回了凳子。

“再試一次?”她點頭說好。

他把雞蛋握在女兒手裡,在桌腳處輕輕的敲了幾下,殼破後,爸爸把碎了的殼皮揭掉,然後讓女兒握著雞蛋,讓蛋液慢慢流出來。

女生想再試一次。這次她學著剛剛爸爸的模樣,一步一步來,雞蛋液安全流進了碗裡。

那一刻,女生笑成了一朵花兒。

人打一出生,就想實現自身價值,或許你該更哲學的看待孩子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作為教育者總是想著自己收穫教育的成果,而忽略了孩子的價值實現。

這個年頭,孩子游戲的時間也少,不像我們小時候可以去捉魚、捉螃蟹,家長往往大手一揮,去玩吧,沒有家長也能輕易的獲得成就感。

現在的孩子旺盛的精力無處消耗,躁動不安,也只能當個磨人的小可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