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不僅考孩子,更考家長,你的孩子能順利通過麼

又到學期中,全國各地中小學即將拉開“期中考”的大幕。只是,大幕的背後不是精彩的表演,而是家長與老師的期待和緊張、孩子的壓力與焦慮。

其實,一次期中考,只是瞭解孩子前段時間的學習質量,給家長和孩子一次查缺補漏的機會,僅此而已。過於重視或漠視結果,都會偏離“期中考”的初衷。家長和孩子秉持一顆平常心就好。

“孩子,加油”,“好的,我盡力”。

考前家長應該這麼做

>>>>

調整期望值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都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考試成績更是如此。

但在考試前,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來調整期望值。

第一,主動向班主任瞭解孩子這一階段的學習狀態,瞭解孩子在班級和學校大概處於哪一個空間。

第二,對孩子做一個客觀的分析。對孩子這個時期的自信心、學習能力、潛力都應該有一個理性判斷。

綜合兩方面情況,調整好對孩子本次期中考試的期望值。

>>>>

幫助孩子擺正心態

很多孩子平時的學習狀態很好。但是,考試容易緊張,有的孩子可能現在已經開始緊張了。

所以,家長要幫孩子調整好心態,讓孩子以平常心對待考試。

考試不是目的,而是對孩子的知識掌握進行查遺補缺的一種方式,只要盡力就行了。

期中考試不僅考孩子,更考家長,你的孩子能順利通過麼

>>>>

提醒孩子跟上老師的節奏

關於期中考試的內容、題目以及難易程度,任課老師最熟悉。他們也最清楚孩子容易出錯的地方。

所以,家長要提醒孩子:考前認真聽老師囑咐,儘量跟著老師的複習節奏,確保事半功倍。

>>>>

高效利用學習時間

在家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複習計劃:

包括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每天晚上要重點複習的知識、完成時間、複習方法等,讓孩子按照計劃進行,提高複習效率。

期中考試不僅考孩子,更考家長,你的孩子能順利通過麼

溫馨提示:

期中考試是個難得的教育契機,

是對前一階段學習的總結,

也為下一階段學習做鋪墊。

作為家長,

應配合老師做好考試前相關工作,

幫孩子調整考試狀態,

助孩子考出理想成績。

考後家長應該這麼做

>>>>

接受孩子的情緒,陪他高興,陪他低落

考試成績出來之後,家長要表明自己的態度。

比如,可以對孩子說,一次考不好並不要緊,我們並不會責怪你的。成績只是測試你前一階段的學習情況。

此外,要鼓勵孩子敢於面對不理想的成績。

很多家長只是看看孩子考試得了多少分,而不會逆向思考孩子失了多少分。從失分處入手,可以淡化對成績不理想的失落感就。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成績不理想,我們再接再厲,認真分析丟分的原因就行了。這一次考的分數低,下一次肯定會輕鬆超越這次分數。只要你有上進心,我相信你可以!

最重要的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

每個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家庭環境、教育模式都不一樣,成績自然參差不齊。

如果家長足夠理性,就不要拿自己孩子的成績和別人去比,這樣對孩子不公平。孩子的成績不理想,並不能歸咎於讓孩子自己。有責任心的家長,應該主動承擔一定的責任。

期中考試不僅考孩子,更考家長,你的孩子能順利通過麼

>>>>

陪孩子坐下來,一起分析試卷

卷子上丟分的地方就是孩子的知識點掌握出現問題的地方,要好好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和孩子一起做試卷分析,找到孩子學習中存在的盲區,有針對性發現孩子平時學習中容易忽略的問題。

比如,家長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沒有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導致答題時出現的粗心大意;基礎知識沒有掌握牢固,考試時不會答題;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足;孩子讀題不專注,解題步驟不完整;孩子答完題沒有仔細檢查試卷;孩子書寫不工整,影響老師判卷;孩子平時不注重閱讀、不練習寫作,導致作文丟分等。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分析試卷的過程中總結出來。

發現問題,自然要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要從方法入手。如果家長沒有這個能力,可以向任課老師諮詢求助,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正確的方法引導與合理的激勵,讓孩子正視問題,利用假期鞏固複習,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為之後的提升打好基礎。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