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别让孩子丢失了自己的原力

如今,人工智能的热度“高烧不退”。从去年到今年,无论在科技圈还是教育圈,人工智能都算得上是一个高频词语了。前些天,《纽约客》杂志的一张封面图刷爆了朋友圈。

人工智能时代:别让孩子丢失了自己的原力

图中机器人变成了社会主体,而人类无事可做,只能坐在路边乞讨为生,难道这会成为我们未来生活的真实写照吗?作为父母而言,怎样让孩子做好准备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学生和家长的困惑,新学期伊始,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给出了一份答案:要做一个能吃苦、勤努力、肯贡献的人。

他表示,当技术高度发达,人们期待着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同学们期待着有一个像电脑一样的大脑来代替辛苦的学习、思考与练习,不需努力就能当上学霸,教师和家长们也会期待用更少的付出获得更多的回报。然而,当我们静心思考,就会发现技术的确可以提高生产力、改变人的学习和生活,但很难改变人的本质。“人的生活总不会满足于现状、总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总会有不懈的向上向善的追求。也正是如此,人们才能感受到价值存在与幸福,感受被别人需要的崇高与尊重。轻而易举地获得、享受与索取,会使人麻木与无聊。我们也会发现,通过少的付出与获得更多回报的过程,本身就是通过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换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丰富,会有无数个事实证明付出与收获的等量关系。”因此,在新学年到来之际,徐向东希望每个同学畅想自己的奋斗目标,预设自己即将付出多少,为应对困难做准备。他总结道,能吃苦、勤努力是一个人独立生活、立足社会、获得成功、实现理想的基础。而要成为一个未来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需要从学校、家庭开始。

人工智能时代:别让孩子丢失了自己的原力

面对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人迷茫、有人紧张、有人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但在徐向东看来,有一些东西是始终不变的:“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能吃苦、勤努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良好的心理准备,会让你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从而在努力与奋进中感受成功的幸福与快乐,感受做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的无限愉悦与满足。”人工智能的时代究竟还有多远,我们无法得知,但我们需要要孩子明白:无论技术怎么进步,付出和收获永远成正比,勤奋和吃苦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唯有让他们理解这些,实现自我的“原力觉醒”,未来才能自如地应对人工时代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