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長征!回望長征路,不是重複過去,而是面對今天

長征勝利82年了…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從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離開中央蘇區,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和今屬寧夏的將臺堡會師,歷時兩個寒暑。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紅一方面軍中走得最遠的作戰部隊走了25000裡。各路紅軍行程總和約65000裡。按現在的行政區劃,共途經15個省份。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82年前,一個年輕的政黨,帶領一支年輕的軍隊,完成了一次無與倫比的遠征。

這一路,艱苦卓絕……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他們翻越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折多山……雪山連綿,積雪終年不化。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他們走過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沒有路。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他們穿過槍林彈雨,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共進行各種戰役戰鬥600餘次,十餘萬英烈獻出生命……

這一路,魚水情深……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忘不了,群眾唱著《十送紅軍》,將戰士們送了一程又一程……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忘不了,強渡烏江,百姓給紅軍當嚮導、當挑夫;忘不了,當敵人挨家挨戶搜查掉隊的紅軍戰士,村民們堅持說這是自家的孩子;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忘不了,大渡河的船工,冒著槍林彈雨,將紅軍勇士送到對岸;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忘不了,翻越大雪山,百姓提供了行軍的路線和訣竅,拿出了僅有的辣椒和生薑……

這一路,英勇樂觀……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22名戰士踩著13根鐵索,如神兵天降,突破了大渡河天險;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軍需處長把最後一件棉襖留給戰士,自己卻凍死在冰天雪地裡;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哪怕以皮帶充飢,戰士們仍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終於挺進陝北,勝利會師。

82年過去,

我們不會忘記這舉世無雙的壯舉,

不會忘記這人類歷史上的奇蹟,

更不會忘記每一位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王承登,101歲,15歲參加革命,歷經爬雪山、過草地、攀鐵索橋、強渡大渡河等重要戰鬥。王老說,當年紅軍過草地曾十幾天沒開火,以野菜充飢,“再苦再難也堅信勝利。”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吳清昌,1917年生,江西會昌人。16歲參加紅軍,歷經反“圍剿”和紅軍長征,他印象最深的戰役是飛奪瀘定橋戰役。激戰中,吳清昌被子彈打掉了左手食指半截指頭。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楊義生,1919年生,四川巴中人。1932年,楊義生參加了紅四方面軍,跟隨紅軍參加了嘉陵江戰役、松潘戰役,翻越達古、昌德雪山,走過鬆潘大草原。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王鳳文,1917年生,四川巴中人。1933年參加革命,1934年參加長征,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王鳳文與戰友在1936年1月的高臺戰役中,和軍閥馬步芳的騎兵血戰了5天5夜。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方槐,1917年生,江西于都人。12歲參加兒童團,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方槐對湘江戰役印象最深,“天上有飛機,地下有追兵,我看到清澈的河水都被紅軍戰士的鮮血染紅了。”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李光,1920年生,1934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在強渡烏江、遵義戰役、四渡赤水等戰役中表現突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的右手被敵人的機槍射中,光榮負傷,至今只能用左手敬禮。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王定國,1913年生,四川營山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1936年翻越雪山時,王定國的一根腳趾被凍掉。她曾在94歲高齡時重走長征路,探望當時還健在的老戰友和房東鄉親。

還有許多紅軍戰士,

我們已經無法知曉他們的名字。

但英雄壯懷,

物在!心在!山河在!

回望長征路,

不是重複過去,

而是面對今天!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致敬长征!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致敬!

長征路上的英烈!

致敬!

奮鬥在新長征路上的中國人!

總編:林建國 副總編:徐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