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10B戰機怎麼樣?

ctxb567


殲10B承前啟後,是殲10A的深度改進型,標準的三代半,吊打美國F16A/B,與F16C/D性能旗鼓相當,是一款優秀的輕型多用途戰鬥機。

殲10B是一款過渡型號戰鬥機,2009年12月首飛,2013年批量生產,2015年停產,只生產了50多架就停產了,隨後被更新的殲10C取代。

殲10B比殲10A有大幅度的提升,無論是外形還是內部設備都進行了升級改進,戰鬥力從標準的三代機提升至三代半的水平,從單純空戰轉為空地兼顧,向多用途方向發展。






主要改進包括,由矩形進氣道改進為DSI(蚌式)進氣道,機頭由圓錐形改為向下傾斜的扁圓形,雷達由機械掃描雷達升級為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機頭上方座艙蓋前部的中間位置加裝了紅外搜索雷達(IRST),雷達和火控系統更新升級,加裝了電子戰系統和綜合告警系統,發動機由AL31FN升級為推力更大的改進型號。

升級以後的殲10B可以掛載各類對地攻擊彈藥,比如KD88,YJ83,和各類激光制導炸彈。加裝了光學雷達以後,可以掛載PL10等紅外彈。火控雷達的升級以後也能掛載最新型號的中距彈如PL12。



殲10B新平臺穩定可靠,推出不久就升級為殲10C型,換上了性能更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和綜合航電系統,更先進的PL15導彈肯定也能打,是目前大批量生產的型號。殲10C綜合性能超越“陣風”,直逼F16的最新改進型號F16V,可以與之一戰。


一坑四彈


首先,殲10B有著和殲10A差異較大的氣動佈局,它採用了機腹DSI(蚌式)進氣道,減輕了重量,發動機也換成了AL-31FN S3型,而且其DSI鼓包對發動機葉片有很好的遮蔽作用,此外,它的座艙玻璃採用了鍍金屬膜設計,這兩樣設計,降低了殲10B的雷達反射面積,因此殲10B/C氣動佈局方面的變化,很大程度是為了隱身而設計的。

(掛有霹靂-10和霹靂-12的殲10B)

當然,和殲10A相比,殲10B機頭採用了一臺中電科14所研發的無源相控陣(PESA)機載火控雷達,其多目標能力、抗干擾能力都比殲10A的脈衝多普勒機掃雷達強不少,但不及有源相控陣(AESA)機載雷達,殲10C相比殲10B相比,就用上了AESA,所以殲10B的產量比較少,現在生產的都是殲10C。

殲10B相比殲10A,機載對空對地攻擊武器有了很大的提升,翼下掛架結構強度也有所加強(央視7套對殲10B飛行員採訪中披露的),因此可以掛載霹靂10新一代格鬥空空導彈,鷹擊91機載反輻射導彈,其防空壓制能力,是之前殲10A不具備的,目前從公開的新聞圖片看來,殲10B似乎無法使用霹靂15先進中距空空導彈,這可能是殲10C和殲10B一個非常重大的區別。

(掛有鷹擊91的殲-10B)

此外,最近一架殲10B原型機正在測試渦扇-10的推力矢量發動機,因此,它是殲10發展歷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過渡型號。


跟烏龍漲姿勢


殲10戰機作為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一款四代空優戰機,殲10的服役代表了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當然自從殲10A服役後,我國也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了多款改進型號,根據目前曝光的有B型和C型兩種衍生改進版本。

殲10B相比原來的殲10A首先在外形上的變化就比較大,最大的改變就是用DSI蚌式進氣道代替了原來的矩形進氣道,這樣既可以優化跨音速氣動特性和減輕機體重量,也可以提高一部分隱身性能;其次機頭的雷達罩的變化比較大,由原來的圓錐形變成了扁錐形狀,而且裡面的雷達換成了更先進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其次機體多處也進行了氣動優化改進設計。

從殲10B的改進來看,殲10B相比殲10A的改進還是很大的,除了外形有很大的改變外,內部的變化也是很大的,當然這也是殲10B作為一款多用途戰機所需要的,比如機頭的雷達換成了PESA(無源相控陣雷達),座艙內部換裝了更先進的衍射屏顯,擋風玻璃前加裝紅外搜索跟蹤系統等等,可以說殲10B相比A型的戰鬥力的提升無論是機動性還是任務樣式更好了。但是B型畢竟不是理想的狀態,所以只生產了短短兩年時間,產量最多也就四五十架後,便轉而生產更先進的C型了。

與殲10A戰機相比,對地對海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是殲-10B新增加的作戰能力,並且可以投放更多種類的導彈和炸彈,比如YJ-91反輻射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等,但是殲10B畢竟有很多不足之處,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雷達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和現在主流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由於只有一套雷達發射/接收機,所以在探測和火控指揮或者電磁壓制上就不如有源相控陣了。

所以殲10B受限於技術和研製時間的原因產量並不大,僅僅是作為過渡型號而存在,就是因為殲10B的升級並不是很完美,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戰區裝備更先進的殲10C而不見殲10B的原因所在。


魑魅涅槃


在殲-10之前裝備的機型都逃不開蘇聯的烙印,仿製對於摸著石頭過河的我們固然重要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便有了自主研發設計的殲-10(“心臟”還是來自俄羅斯):94年上馬,04年服役;又一個十年後殲-10B再次服役。

▲正在飛行中準備空中加油的殲-10

很多人可能不禁會疑問:這款以殲-10/A為基礎改進升級後的機型性能到底如何?在詳細瞭解前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以我軍服役武器裝備的慣例和特點,殲10B能夠最終列裝就證明其性能至少滿足了空軍的基本要求。

既然殲-10B是改進而來那就必然存在與眾不同之處,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在整機外形上基本都是一些局部修改,例如機頭、進氣道、尾翼等。這些改進都是基於優化飛機性能而做出的,有利於提升其飛行速度。

▲夕陽下的殲-10B戰鬥機

內部改造方面,殲-10B採用了無源相控陣雷達來取代殲-10的脈衝多普勒雷達;雖然有所進步,但PESA(無源)相比AESA(有源)仍然存在技術的上的硬傷:不僅探測距離受限,而且一旦PESA的行波管故障,那殲-10B瞬間就成了“瞎子”;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後續推出的安裝了EASA的殲-10C更加出色。

在進氣道設計上殲-10B也在殲-10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動:變可調節進氣道為DSI進氣道;這樣做的好處主要有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重量、進氣方式變得更加簡單、飛行阻力減小並提高超音速性能、降低雷達散射截面積從而達到一定的隱身性。所以殲-10C也沿用了這一進氣模式。

▲兩架飛行中的殲-10C

此外,隨著信息數字化在現代武器裝備中越來越多的應用,提升戰機的電子戰水平也成了勢在必行的工作。所以,殲-10B特意加裝了電子吊艙以應對日趨重要的電子對抗,不過這一改進也說明殲-10機型在研發之初就受限於時代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有限的空間只能額外加裝。

而且殲-10B新裝備的光電瞄準系統使其擁有了紅外搜索、解析成像、自動跟蹤、激光測距等功能;不過這一系統有很大可能也是借鑑自俄羅斯。但無論怎樣,我們都是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最後上一張滿載的幻影-2000

還有就是殲-10B相比殲-10的駕駛座艙也有了很大的改進:新裝備的廣角全息平顯相比老氣的彩色下顯,外景透視率、字符反射率更高,而且全息讓視場更大,這樣不僅有利於武器瞄準,而且還提升了夜間飛行的能力。另外,殲-10B的機身採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因此也使它整體的雷達散射截面積儘可能的被縮小。

所以綜上而言,殲-10B雖然量產並投入列裝,但從其身上還是能看到技術驗證的影子;因此我們可以將這款機型視為戰鬥/實驗兩用的過渡機型,該系列未來的主力恐怕還要屬殲-10C.

我是軍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