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爾獲德國監管局批准 將成法蘭克福「第一股」!


近日,青島海爾(600690)發佈公告宣佈在D股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相關工作進展,其招股書已經獲得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批准,此次D股發行的價格區間初步確定為1.00歐元至1.50歐元。發行的D股股數為2.65億股(超額配售權執行前)及可能最高3.975千萬股的超額配售股份。這意味著青島海爾成為國內第一家在D股發行股票的企業。

青島海爾獲德國監管局批准 將成法蘭克福“第一股”!


什麼是D股?青島海爾為什麼要登陸D股?所謂的D股其實主要指的就是註冊在中國境內的股份有效公司在中歐所上市的股票,直接在中歐所發行,D股的概念類似於香港的H股(即中企赴港交所上市),其發行人必須是中國境內A股藍籌上市公司,或是高技術創新型的中國企業。 D股市場的“D”代表德國(德語:Deutschland),因為中歐所在法蘭克福。 (中歐所: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共同成立,位於德國法蘭克福,是首個專注於中國相關資產及人民幣產品的離岸交易平臺,定位於連接中國和歐洲資本市場的橋樑)

青島海爾此次登陸D股的最大動機是基於歐洲市場佈局的戰略。此次成為D股發行首單,一方面,有利於海爾打開歐洲的知名度,增加投資者、歐洲消費者對於海爾的認知;另一方面,近年來海爾在歐洲地區加速佈局,未來有望藉助D股打造歐洲融資平臺,助力公司實現歐洲各資產和業務的收購整合。

所以,此舉仍是青島海爾走向國際擴張的一步棋。事實上青島海爾的國際化的步伐一直邁得很大。

早在1995年,在青島海爾提出“東方亮了,西方再亮”的戰略一年後,史上“最長品牌廣告”的動畫片《海爾兄弟》火遍大江南北。海爾兄弟中,哥哥取名琴島,弟弟取名海爾,一方面音譯青島海爾,一方面則為紀念其國際化的第一步——藉助引進技術推出四星級冰箱“琴島-利勃海爾”。在此啟蒙下,海爾的國際化之路逐漸形成。


青島海爾獲德國監管局批准 將成法蘭克福“第一股”!

1998年,青島海爾正式開啟國際化發展戰略,將產品賣到全球。並開發出國際化的知名品牌,創造本土化的名牌,即“創牌”。1999年,青島海爾提出國際化的目標是:“三個1/3”,即國內生產國內銷售1/3;國內生產海外銷售1/3;海外建廠海外銷售1/3。青島海爾早期的國際化,以海外建廠和收購海外工廠為主。

但是,青島海爾的國際化雖然光鮮靚麗,對公司業績卻沒有多大幫助。公司在美國建的廠連續虧損9年。或許,正是青島海爾倉促的國際化,拖累了公司業績增長。在中國加入WTO後,經濟飛速發展之際,青島海爾卻進入了業績的瓶頸期。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市公司營收分別為114.44億元、115.53億元和116.8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18億元、3.97億元和3.68億元。即2002年和2003年,青島海爾營收增長約在1%左右,幾乎完全停滯,淨利潤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每況日下,2003年淨利潤僅為2001年6成。


青島海爾獲德國監管局批准 將成法蘭克福“第一股”!

接下來的幾年間青島海爾仍然增收不增利,直到2007年才回暖。媒體對青島海爾國際化戰略的評價是“國內市場需求那麼大,海爾卻去開拓國際市場,這樣做成本大,風險高。屬於不在國內吃肉,卻到國外去啃骨頭。”而且,青島海爾的財務數據顯示,“早熟”的國際化之路,令其自身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都迷失了。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後,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國內經濟增長、海外出口都處於黃金時代,而青島海爾卻在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也就是在這幾年的時間,格力和美的迎頭趕上,海爾的龍頭地位逐漸動搖。根據2018年中報顯示,美的集團上半年營收1426.24億元,淨利潤129.37億元;格力電器上半年營收909.76億元,淨利潤128.06億元;青島海爾上半年營收885.92億元,淨利潤48.59億元。

比營收,青島海爾僅為美的集團6成;比淨利潤,青島海爾不到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的4成;就連淨利潤率,青島海爾也與上述兩家公司差距較大,上市公司淨利潤率為5.48%,而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分別為9.07%和14.08%。

當然除了對海外和國內市場的顧此失彼外,青島海爾近年發展不如格力,美的原因還有其產品太多,缺乏支撐核心,尤其是賺錢的空調業務遠遠不及格力和美的的市場份額。以2018年中報為例,格力電器空調收入佔比高達96.28%;美的集團空調收入佔比也有48.52%;而青島海爾空調收入佔比僅有21.73%。

而且,青島海爾不僅生產、銷售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主力產品,電視、熱水器和廚衛家電等,公司均有涉及,甚至還能在電商網站上,看到海爾電腦、海爾手機和海爾相機身影。而在2016年這個“共享經濟元年”,海爾甚至還湊過共享單車的熱鬧,蹭過P2P的熱點。

家電行業競爭全靠精益求精的產品質量和高水平的營銷,這麼多產品線,勢必要分散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國際化分散了很大部分的精力,但是青島海爾在這條路上還是樂而不疲,2011年,青島海爾併購日本老牌家電品牌三洋的白電業務;2015年收購新西蘭家電品牌費雪派克;2016年青島海爾耗資388億元收購美國通用電氣家電業務;今年9月宣佈將花38億收購的意大利家電企業Candy。一次一次的併購將國際化的格局鋪得很大。

缺乏核心競爭技術的青島海爾現在冒頭耕耘國際市場,繼續一貫的國際戰略,在本土市場已經失去龍頭地位的背景下,青島海爾能否再扳回一城?能否這條冒險的路上取得收穫,真得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