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學院要麼擁抱新零售,要麼被淘汰

中國商學院要麼擁抱新零售,要麼被淘汰

在很多人眼裡,傳統的商學院就是“高級社交圈”,商學教育已經與企業創新脫節,比如阿里提出的“新零售”按照現在的標準就有可能不會被放到課堂上。

事實上,在新經濟時代,企業已經成為引領創新的主力,如果商學院依然守舊,不積極擁抱變化,很可能就會被淘汰。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語驚四座”,中國傳統商學院辦學模式正面臨來自國際國內、體制內外多重挑戰,需要“幡然醒悟”。

01

今年年初,“顛覆式創新之父”、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公司大學”和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威脅下,申請哈佛商學院的人數正逐年下降。

現實就是這樣,不僅是中國,全世界的傳統商學教育都面臨挑戰,有一個很直觀的想象:很多成功企業家不是從商學院走出來的,而是他們在讀商學院之前就已成名。

魏江認為,只講基本概念、基本模型等這類在靜態社會種所形成的管理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在連機器都會深度學習的時代,商學院必須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挖掘知識的深度,激發出管理智慧。

於此同時,一些以企業為主導的創新性商學院也在悄然崛起,正在改變傳統商學院的教育模式。

和傳統商學院相比,企業商學院更受追捧。比如由馬雲牽頭辦學的湖畔大學,第三期學員的錄取率是4.07%,號稱比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斯坦福本科還低。

反觀長江、中歐商學院,EMBA招生錄取比例皆在1:2以上。這導致EMBA招生人數大於MBA成為中國獨有的現象,而哈佛商學院根本沒有EMBA。

另外,在很多創新領域,傳統商學院和企業相比一方面研究滯後,另一方面缺乏實踐。作為新零售的代表,阿里的盒馬鮮生並不誕生於某一所商學院。

魏江表示,創新性的商學教育,高校和企業必須要走得更近。學校要和企業無縫對接,但是這種對接的目的不是為了產業化,而是去總結提煉中國企業遇到的現實問題。

02

顯然,在新的商學教育中,企業已經成為創新驅動的起點,但目前的商學教育並沒有適應企業發展需求。

據《財經國家週刊》報道,2017年阿里巴巴生態創造3681萬個就業機會,其中新零售相關產業創造了諸多前所未有的新工種、新崗位,但我國人才培養還跟不上企業發展需要。

不過也有好消息,最近浙江萬里學院商學院與阿里巴巴簽訂合作協議,為寧波地區阿里巴巴國際站9600餘家外貿企業客戶提供人才供給解決方案。

另外,在對新零售概念的理解上,很多人主要聚焦在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迎合消費升級需求和線上線下融合趨勢等方面。其實這是生產力的巨大轉變。

中國商學院要麼擁抱新零售,要麼被淘汰

“新零售”是馬雲於2017年10月提出的“五新”( 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戰略之一,現在已經排在阿里巴巴核心戰略之一。

在馬雲看來,純電商時代過去了,未來十年是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的新零售時代。但很多人依然認為這是“新瓶裝舊酒”。

其實,之所以有新零售的概念主要是傳統零售業從生產方到需求方之間的中間商太多,生產方的利潤被極度壓低。

新零售的本質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把中間的渠道環節縮短甚至消除,依靠的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靠生產方讓利,這就是像盒馬鮮生等一些企業已經在開始做這些事情。

可見,目前的商學教育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鴻溝有多大!新的商學教育已經迫在眉急。

03

商學教育發源於美國,這種精英化的教育對美國經濟增長也作出了很大貢獻,有調查顯示,美國財富的一半以上直接或間接來源於MBA創造。

與美國相比,中國商學教育這幾年也發展的很快,外界對商學人才培養寄予奢望。

中國商學教育體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管理學碩士,就讀者主要為本科畢業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

以下是近10年中國管理學碩士招生情況,可見從2010年以後,中國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激增。

中國商學院要麼擁抱新零售,要麼被淘汰

從上圖可以看出,2006年中國管理學碩士招生人數為4.1萬人,2009年和2010年出現了下降,但2010年以後,出現了大幅增長,一直保持在7萬人左右,2015已經接近8萬人。

下圖是近10年中國管理學碩士在校人數,走勢和招生人數類似,也是2009年和2010年出現了下降,但之後就快速增長了。

中國商學院要麼擁抱新零售,要麼被淘汰

從數據可以看出,2006年只有10.55萬人,到2015年已經翻了一倍多,達到23.22萬人。

雖然高校每年都會培養大量的管理學碩士,但是這仍然解決不了企業的實際需求,主要原因倒不是數量的問題,而是質量不夠,和企業需求有偏差。

著名教育專家熊丙奇近日撰文指出,我國大學商學院教育確實存在教育與商業實踐脫節的問題,商學院人才培養創新應跟企業的創新結合起來。

魏江在接受專訪時也稱,“如果老師還抱著舊的東西教學生,20年後商學院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指出,中國目前的商學教育和人才培養已落後於企業創新步伐,比如,以阿里新零售為代表的商業實踐其實是很有價值的商業案例,但是把這種案例運用的教學過程中的不多。

熊丙奇指出,我國商科教育也應定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不能讓學生紙上談兵。像MBA教育,國內大學還要求撰寫畢業論文,這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定位是偏離的。

另外,商科教育必須進行案例教學,讓學生融入商業實戰,通過了解現實的商業活動,培養具有可以適應時代變化、挑戰的優秀人才。而很多優秀的商業案例不在商學院,而在企業裡。

北大國發院教授陳春花說的很透徹,她認為,新的商學教育必須做到三點:

1、讓企業在高管的領導下,高效運行。領導者不僅能發展自己,而且要對發展他人有責任和擔當。

2、讓領導者變成激勵人心的角色,並具備這種能力。領導者要面向未來,這樣才能領導企業不斷創新。

3、培養領導者面對不確定性的定力。現在商業環境複雜,時刻都在發生變化,過往的經驗或能力可能成為未來競爭的陷阱。

所以,商學教育應該是推動社會和企業家進步的,而不是企業家成功之後,繳納高昂的學費在商學院“混圈子”。

創新的商學教育成就企業家,而失敗的商學教育需要企業家去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