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哲:「蛇口之父」的伯樂之恩

马明哲:“蛇口之父”的伯乐之恩

30年間,誰也沒有想到,他能將一個只有十幾個員工的小公司帶領成中國保險業的NO.1。

在同行中,他似乎總能在混沌中看到未來。因為堅持,他被稱為“老頑固”,而成功時,他被譽為“獨角獸專業戶”。

對於自己,他說,“去年的馬明哲,領導不了今年的平安”。這不是謙虛,實際上,他一直在學習,一直在研究。這就是馬明哲,一個對未來永遠充滿敬畏的人。

馬明哲能有今天的成就,不能不提一個老人——深圳“拓荒黃牛”“蛇口之父”袁庚。

作為參加過抗日、解放戰爭、破獲過劉少奇暗殺案的老革命,袁庚文武兼備,深受周恩來總理器重。儘管文革期間袁庚遭受打擊,改革開放後就被中央推到了改革的第一線,主抓蛇口工業區(深圳特區前身)的工作,

有坊間傳聞,馬明哲是袁庚的司機,要不然一箇中學畢業生如何能得到這位“老革命”的青睞。對於司機一事,馬明哲公開進行了否認,然而對於袁庚,馬明哲充滿了感恩與尊崇。

據媒體報道,馬明哲生於1955年,早年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中學畢業後,他當過知青下過鄉,回城後當過水電工人、通訊員。命運轉折在1983年,他被調到了蛇口工業區管委會勞動人事處(當時袁庚任管委會主任)。

儘管是“老革命”,袁庚的思想非常開放。為了儘快促進經濟發展,為企業做好服務,他幾乎歡迎一切大膽的想法。當時蛇口到處都在建設,到處都是工人,常常發生工傷事故。為給工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在他的主導下,1985年10月,成立了蛇口社會保險公司,馬明哲調任保險公司的經理助理。

然而,蛇口社會保險公司依然是計劃經濟體制。當工人,特別是民工出現工傷時,根本無法為其提供保障。對此,馬明哲進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夠成立一支基金專門為工傷做保障。在一次會議上,公司經理因事無法到場參會,馬明哲代為參加,在會上,他大膽地提出成立專門基金的想法,獲得了袁庚的讚賞。袁庚點名他與傅育寧(原招商局集團總裁)、劉渝(招商銀行創辦人之一)等一起參加今後的研討會。

马明哲:“蛇口之父”的伯乐之恩

後來,一位銀行人士告訴馬明哲,工傷基金實質為工傷保險,屬於商業保險範疇。1986年,在研究剛剛恢復成立的招商集團歷史時,馬明哲發現,1875年李鴻章通過招商局發起集股,在上海創設了“保險招商局”,為什麼不像以前那樣集股成立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呢?對於馬明哲的建議,袁庚對此非常支持,全權委託他籌辦保險公司事宜。依據當時政策,國內社會保險公司不能做商業保險。為此,袁庚專門向國家經委主任張勁夫,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陳慕華寫信,最終開了綠燈。

1988年5月27日,中國第一家地方性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正式成立,其中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

據當年參與審批平安成立的原中國人們銀行副行長劉鴻儒回憶,當時的平安保險公司,“矮矮的一個樓層的門面,幾百平方米的辦公面積,十幾個員工”,小得難以想象。誰也沒有想到,在馬明哲的帶領下,小小的平安保險最終成為一個巨大的保險金融集團,其資產及營業規模已超過國有的中國人壽、中國財保等國家隊主力。

2016年,袁庚去世時,馬明哲曾親自撰文悼念。在文中,他說,沒有袁庚就沒有今天的平安,也沒有今天的馬明哲。

本文有刪減,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原文本閱讀、商務合作,請聯繫本社

曹女士:023-65356251 手機:185-2398-6739

马明哲:“蛇口之父”的伯乐之恩马明哲:“蛇口之父”的伯乐之恩

推動建立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

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職業經理人隊伍

推行建造中國職業經理人公共服務市場體系

推廣培育中國職業經理人新文化和社會生態環境

為職業經理人服務 為企業服務 為會員服務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马明哲:“蛇口之父”的伯乐之恩
马明哲:“蛇口之父”的伯乐之恩

歡迎關注重慶職業經理人協會官方微博獲取最新資訊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