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二十二)

世上能使人輾轉反側的,除了愛情,還有友情。

納蘭與顧貞觀相差二十歲,是一對忘年交,他們無論才華情致,還是胸懷抱負,都頗為一致,初次見面就互相驚豔。日後,顧貞觀做了納蘭的老師,更是發現彼此是難得的摯友。

康熙十七年,顧貞觀去南方見吳琦,不久後去了閩中。這時,閩中戰亂還沒有結束,受戰事阻礙,顧貞觀在福州待了很久,那一年的除夕就是在福州度過的。由於無法返京,他修書一封寄予納蘭。

妻子逝去後,納蘭一直處於抑鬱的狀態,加上仕途險惡,與顧貞觀等一干好友酬唱往來是他少有的快樂的事情。顧貞觀走後,納蘭重又陷入了寂寞與孤獨,對妻子的思念將他纏繞得透不過氣來,職場上鬱悶的事情又找不到合適的人傾吐。除夕佳節,萬家歡樂,喪氣的納蘭卻陷入了更深的抑鬱,這時忽然接到遠在閩中的顧貞觀的來信,他怎能不格外欣喜?

下面這首《鳳凰臺上憶吹簫》便是納蘭接到顧貞觀寄自閩中的信函,念友之情深切而作。

荔粉初裝,桃符欲換,懷人擬賦然脂。喜螺江雙鯉,忽展新詞。稠迭頻年離恨,匆匆裡、一紙難題。分明見、臨緘重發,欲寄遲遲。

心知。桃花佳句,待粉郎香令,再結相思。記畫屏今夕,曾共題詩。獨客料應無睡,慈恩夢、那值微之。重來日,梧桐夜雨,卻話秋池。

納蘭詞(二十二)

鳳凰臺上憶吹簫

從上片中,可以看出納蘭對好友的思念以及得到友人來信的欣喜。薜荔萌發,春聯欲換,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懷人之情油然而起,遂點燈而賦,卻欣喜地得到了來自閩中友人的書信,展開來奉讀那動人的新詞。這多年的離愁別恨,又豈能在這匆匆書寫的一紙信文中說盡!於是信寫好後,將信封好,又拆開來,唯恐漏掉什麼、未盡深意。

下片,納蘭借用辛棄疾三山梅花詞和白居易、元稹相交的典故,表現了納蘭與顧貞觀的友情之深。曾經的除夕之夜,納蘭與顧貞觀曾一起題詩。心中明瞭,那詠梅的佳句還在等待著顧貞觀回來題賦。納蘭料想顧貞觀獨在閩中,此時正輾轉不眠,而京華舊遊之事猶如夢幻,他已不在其中。遙想他日重逢,當是在梧桐夜雨之時,那是定然能一起追憶今日的情景。語言簡潔明瞭,表達了納蘭對朋友的想念。

納蘭詞(二十二)

梧桐夜雨

有一友如納蘭之於顧貞觀,如顧貞觀之於納蘭,真是人間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