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二十六)

納蘭一生多情,三十歲時,他在顧貞觀的介紹下,認識了江南才女沈宛,此人字御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此女美麗聰慧,知書達理,更重要的是她與納蘭有著惺惺相惜之情感,納蘭對她十分珍愛。

不過美好的愛情總是不能長久,納蘭是滿族貴胄,而沈宛只是一個民間普通漢女,門第的懸殊令二人無法最終結合。沈宛隨同納蘭在京城生活過一段時間後,納蘭迫於家族壓力,一直不能將沈宛接入家中,而沈宛也因為懂得納蘭的難處,便忍痛離去,迴歸江南。二人之間這段有始無終的愛情故事,成為千古絕唱,令人哀婉。

下面這首《採桑子》表達出納蘭的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離永難相見的痛苦和思念。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悽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納蘭詞(二十六)

採桑子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悽迷”,現在才知道自己錯了,心裡十分迷惘。納蘭的詞如同納蘭的人生,“當時錯”,現在才明白,才後悔了,可是,當時究竟錯在什麼地方呢?無論納蘭探究當初是不該愛,還是不該走的太近,總之那段得到又失去的愛情令納蘭內心忐忑不安。一個“錯”字,令人百轉回腸,牽腸掛肚。

“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在這春意盎然的時刻,人事全非,實在是更加令人感到淒涼,怎不叫人暗自垂淚。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回想當時的分別,就算已經知道了今生無緣,無法再相見,但偏偏還要告訴自己來日方長,或許他日能夠重逢。“強說”一詞讓期待中的歡期變得難以預見。明知道不能相見,卻偏偏想要相見的矛盾心情,渲染了欲哭無淚、欲訴無言的悲涼的氛圍。

納蘭詞(二十六)

落盡梨花月又西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一別之後果然遙遙無期,如今梨花落盡了,月亮也已偏西。人生或許就是這樣,月圓月缺,這都是無法避免的。

納蘭的詞中透露著一種幸福的憂傷,讓人體會到靈魂深處的戰慄。


分享到:


相關文章: